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也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主要成员之一,滁州市加快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推进宁滁同城化,推动滁州更高质量快速发展。
滁州全域纳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范围
2021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发改规划﹝2021﹞174号),原则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第一个都市圈规划,是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第一个正式批复的跨省域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将“一盘棋”思想贯通全篇,聚焦同城化、高质量,坚持各扬所长、合作共建、共同发展,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高水平开放合作、统一市场建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9个方面,明确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力求通过增强南京的辐射服务能力、促进各成员城市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抱团打造辐射带动更大范围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着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2021年4月16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面向社会全文公布,江苏、安徽两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了解读。根据《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由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中心、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2000万;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3500万。
自2000年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南京都市圈设想,到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的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作为主要成员之一,20多年来,滁州市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在南京都市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深化合作 全面融入“大江北”
近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和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契机,谋划出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实施意见等,坚持东向发展,加强与南京对接合作,在产业协同发展、园区合作共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等方面率先突破,推动滁州更高质量快速发展。
滁州与南京,地域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从地图上不难发现,在南京都市圈范围内,滁州距离南京江北新区是最近的。滁州下辖的来安县汊河镇距离江北新区仅13.5公里,从汊河经济开发区出发,仅7公里就到南京高新区,滁州市区中心距离江北新区中心也不过41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地缘相连让两地建立起天然的联系。
2018年,滁州市提出实施“大江北”战略,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2018年10月下旬至11月底,滁州市广泛开展了一场名为“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的大讨论,围绕“大江北时代的机遇挑战,我们怎么看;融入大江北、实现大跨越,我们怎么干”,掀起人人关心“大江北”、全面对接“大江北”热潮。由此激发出的发展热情,在该市持续释放。
对接南京、接受江北新区辐射,滁州上下雄心勃勃。滁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滁州市规划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的实施意见》,加快毗邻南京江北新区扇形区域率先整体融合、功能互补和协同发展。以滁城为中心,深度打造天长、来安和全椒3个县城,加快乌衣、汊河、金牛湖、全椒东部新区四个新区开发建设。同时,编好区域概念性规划,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编制《滁宁一体化国土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立足国土空间规划新需求,积极推进滁州市与南京都市圈城市群、特别是南京江北新区的规划等高对接,目前规划已形成规划成果。此外,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将空间规模和土地指标等保障要素向“大江北”区域倾斜,在“指标跟着项目走”的土地指标分配原则基础上,每年单列部分土地计划予以保障,2020年,市级已安排大江北区域建设用地指标共23553亩,其中市本级5348亩,琅琊区1000亩、南谯区1000亩、来安县4052亩、全椒县5921亩、天长市6232亩。
滁州以苏滁现代产业园、市经济开发区原创城、汊河科技新城、南谯科创城“一园三城”为主体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依托,形成对接南京江北新区主要产业平台,重点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产业方面抓好招商承接,推进与“大江北”产业协调配套和错位发展。
共建共享促双赢
随着“大江北”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滁州依托南京都市圈,聚焦规划、交通、公共服务等重点合作领域,与南京建立高层互动合作机制,深度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分工,进一步推动与南京江北新区的协同发展。
结合江北新区产业定位与自身优势,滁州做了详细的产业协同规划。滁州经济开发区负责承接南京智能制造转型所开辟的智能家电、智能设备、智能家居等产业;苏滁产业园结合新能源、新材料,打造智能装备制造的原材料、部件供应环节;滁州高教科创城打造智能电网设备制造、高端制冷制造、新材料主导产业地位,并结合江北新区新材料产业,研发低碳、绿色、无害的下游涂料产业;全椒、天长结合主导产业与南京对接,发展智能装备、机械制造业。
在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的过程中,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滁宁城际全线加快建设,已完成投资36亿元;北沿江高铁在滁州并站、大墅设站,方案已得到国铁集团支持;合新高铁、宁淮铁路年内开工建设。公路建设上,滁州市与南京江北新区相衔接的省际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4条。公共交通建设上,天长市实现宁天公交跨省互通,来宁公交换乘中心也即将开工建设。成功发行了全国交通一卡通——“亭城通”卡,实现了滁州与南京等200多个城市公交互乘互刷。
本报记者 张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