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庙种粮大户“抖”起来了

这世上没有比土地连片成方更美的景色

版次:02  2022年05月1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李钧 李严 刘晓彤 摄影报道

五月,洛河湾崎岖小路的尽头,一股淡淡的幽香拂面而过,顺着这丝沁人心脾味道的指引,沿着田垄信步走过。不多远处,一大片微黄的麦田顿时浮现在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的眼前,每一根麦子都挺直了身子,像一排排随时准备战斗的士兵。一阵风吹来,麦子波浪起伏,忽高忽低,最后又随着麦浪渐渐地低下,消失在了麦田的边缘。

5月13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洛河湾里的淮南市雨生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方华举接待了记者。

方华举介绍说,洛河湾里的耕地一直都是大通区上窑镇马庙村主要的产粮地,近年来受水稻、小麦种植投入大、产值小等多种原因影响,造成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普遍下降,加上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老年人干不动农活的原因,导致大量农田撂荒,粮食种植面积持续下降。

2014年,方华举及时抓住土地流转机遇,开始租赁农民承包的耕地,集中种植粮食,使洛河湾里的抛荒耕地再次焕发了生机。当年,经过批准,通过土地流转从农民手中租赁400亩耕地,采用规模化、机械化耕种,当年就喜获丰收。

种田上了“瘾”的方华举一发不可收拾,随后的2015年,他成立了淮南市雨生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逐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到目前已经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马庙村、方楼村、窑河村等6个村的耕地2100亩,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及高粱。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功。”方华举看着飘香的麦田,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当年洛河湾里2000多亩耕地由近1000户农民承包,每户才1亩多,一到收获季节,洛河湾里至少有3000多人在收割,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206国道也被堵得水泄不通。一户一亩多土地,根本无法机械化耕作。现在好了,我们2100亩耕地在收获季节只要30多人就可以了,全部机械化。目前,方华举的公司拥有拖拉机5台、耕种设备10台、收割机2台、插秧机1台、育秧机1台、轮式植保机1台、植保无人机2台、粮食筛选机2台、烘干设备4台,粮食仓库2100平方米,粮食烘干设备日烘干量可达100吨。每年可为1万亩以上的农业提供耕、种、管、收、烘全程社会化服务。

采访当日,公司职工正在用无人机给庄稼喷洒农药。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随着人工操纵遥控器,无人机呼啸着腾空而起,一大片地一会儿就喷洒结束。方华举介绍说,无人机一天就可以给1000亩庄稼打药、给300亩地追肥。

土地流转使规模化、机械化种田成为现实。目前,他们每年可产小麦810吨,水稻700吨,玉米200吨,大豆40吨,高粱140吨。现在公司不仅能够完成自己经营2100亩耕地的耕、种、管、收、烘、秸秆回收业务,并且积极扩大对外服务,近2年来已与附近9位种粮大户签订耕、种、管、收、烘服务长期合作协议,对外服务合计面积12000亩,包括小麦1200亩,水稻6000亩,玉米1500亩,高粱1000亩,大豆500亩等。

不负伟大时代、勇于逐梦追梦。说起今后的打算,方华举更是信心满满:“这几年购买了大量农机,机械化程度高了,劳动强度小了,我们有能力多种粮食,扩大优质大米、小麦种植面积,进一步打响品牌,我还准备到外面流转一些土地,现在已经去了长丰县和本市的杨公、孔店等几个地方考察。像以前那样拼豆腐块儿似地种小田已经行不通了。让土地成方连片,新农机、新农技才能用得上,亩产上去了,还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