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她注入生命的“一米阳光”

淮南市第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晓明完成捐献

版次:A01  2022年09月0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李严

“暑假的最后一天,我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一个同龄人的生命,我觉得很有意义,这是我过得最充实的一个暑假。”8月31日,安徽理工大学学生陈晓明在安徽省立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淮南市第50例、安徽理工大学第1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坚定捐献终不悔

陈晓明,1999年出生,是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的学生。2019年秋季开学不久,安徽理工大学组织开展了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活动,此时刚刚大一的陈晓明看到献血车便走了过去,打算填表献血。当听说造血干细胞捐献能救人,他没有多想,郑重地填写了志愿捐献同意书。

充实的大学生活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2022年6月,陈晓明接到了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征询他是否愿意继续捐献。听着工作人员的话,已经期待很久的陈晓明态度很是坚定:“3年前留样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好了,一旦配型成功符合条件,我肯定捐。”

接下来的高分辨检查、体检都正值今年盛夏,但留校复习准备考研的陈晓明没有任何怨言,非常配合地完成每一项程序。在与市红十字会的交流中,得知本校另一位刚刚做完高分辨检查的捐献志愿者竟然是自己的同班同学时,陈晓明有点兴奋也更坚定了信心,他主动和同学联系,互相交流、互相鼓励。

克服困难为生命

8月中旬,中华骨髓库下达了捐献通知,初步定于8月底。陈晓明没有其他顾虑,只是这个时间却让他犯了难,原因是大三的这个暑假是他考研备考的关键时期,他早就联系好合肥的一家培训机构确定于8月15日至30日进行考研封闭培训,并缴纳了不菲的费用。然而,患者情况不容乐观,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时间延迟,就意味着生命随时都有危险。

“没有什么事比生命更重要,捐!再难的事我自己克服。”陈晓明下定决心,他在8月27日入院,边学习边准备捐献,8月30日完成辅导模拟冲刺,8月31日采集捐献,捐献完当天就得赶回学校,次日便是大学开学。这些时间,对于陈晓明来说非常宝贵,他每天一早打完动员剂后,匆匆赶到十几公里外的培训点参加白天的学习,晚上上完课再带着作业辗转赶回医院,边做作业边等着打动员剂。注射动员剂,每个人都会有身体不适的反应,陈晓明也不例外,头晕头重乏力发困,睡眠又差。这些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模拟冲刺的精力,上课时昏昏沉沉,做作业时疲倦困顿,他只能努力想法提神聚力,克服困难。

内心火热散微光

理工男陈晓明平时话虽不多,但内心火热、细腻和善良。他在高中时就参加学校公益社团,经常到学校附近的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虽然自己平时也不爱多说话,但却尽量多陪老人说话,逗老人开心,用陪伴来关爱老人。

进入大学后,陈晓明加入了书画协会,因为能力突出留任协会负责人。得知特校的孩子需要更多来自社会的关心,他精心组织活动,发挥协会会员所长,创作书法作品义卖,所得全部捐给特校孩子。

2021年底,淮南市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各种创城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陈晓明也积极参与了进来。他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到附近社区和主干道绿化带清理环境,捡拾垃圾。

陈晓明从高中养成的一些习惯一直坚持至今。比如,他会在书包里装上一包餐巾纸,吃完饭后会默默地分发给同学。或是出门总带着伞,平时带一把,雨天带两把,一把和同学一起撑,一把借给同学。在因疫情校园封闭时期,他还拿自己的头发“练手”,自学了理发,帮助同学解决“头等大事”。

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陈晓明一直很坚定。妈妈得知他要捐献,一开始担心反对,他却对妈妈说:“那个患者和姐姐同龄,救了她,您就多了一个女儿,我也多了个姐姐。父亲也是因病去世的,我们更能理解救人一命的重要。 ”妈妈最终被儿子深深感动了,同意他捐献。

“能为别人的生命送去一束光,比什么都重要,明天可以轻松开学了,这段时光没白忙活。”8月31日,经过近4个小时的采集,陈晓明捐献了270毫升生命的火种,为那位远在河北的患者重启了生命之光。

(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