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言,只因岁月有声 英雄不言,自有青史留痕

5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让淮南熠熠闪光

版次:02  2022年09月1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尚家起 付莉荣 郑洁

数字“52”代表着淮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九分之一”代表着淮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在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中的占比。

此外,全省最多捐献的高校在淮南——安徽理工大学;全省捐献最多的煤炭企业在淮南——中煤新集能源有限公司等等。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淮南注视着生命之火的延续,见证着生命火炬的接力。

没有对错的选择题,他遵从内心的答案

提起造血干细胞捐献,“张宝”大概是淮南绕不过去的一个符号。“中国好人”“安徽好人”“淮南好人”称号获得者;全国、全省、全市三级道德模范;“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省“五四奖章”获得者;“2014年心动安徽最美人物”,2014年度“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双料典型等荣誉获得者。2015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张宝被授予“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

一个地地道道的淮南小伙,如何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好人”?当把他的经历如同珍珠一般串联起来时,一切就显得水到渠成。

1981年出生的张宝,从小到大,献爱心似乎成为一种习惯;2000年,张宝就读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并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累计献血7000多毫升;2005年在湖北加入中华骨髓库;2008年8月,来自湖北红十字会的一通电话告诉他,韩国有一名男子患白血病6年,急需移植造血干细胞救命,但韩国找不到配型成功的志愿者,在经过对中华骨髓库近百万名志愿者留下的血液样本初步配型后,张宝是唯一的配型成功者。

可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3月,张宝突遇车祸,造成颅内、胸腔积水,手骨、胸骨及肋骨骨裂,经过长时间住院治疗后方才进入康复期。但那时的湖北红十字会并不知道张宝车祸受伤的事情,一通救命的电话,再度打了过来。

捐,还是不捐?这是一个没有对错的选择题,但张宝却依照着内心给出答案:捐!

2010年11月,在做好各项准备之后,12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被送往韩国,张宝也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北分库首例涉外捐献者。

不顾自己重伤后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也要毅然决然地为韩国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这等大爱义举,感动无数人。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用这一生动事例,诠释中韩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能救人一命是幸运的好事,没成想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我也荣获了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我也一直以习总书记的点赞鼓励为精神动力,尽己所能,为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多做一点贡献。”9月17日,在淮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50例暨纪念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活动上,张宝这样说道。

一通电话,万里驰援;勇毅捐献,大爱无疆。学张宝,做张宝,在张宝的带动下,淮南同样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张宝”,演绎一个又一个生命接力的故事。

巾帼不让须眉,她让“生命种子”生根发芽

胡常引,一个钢铁般坚强的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大都是男性,女性少之又少,捐献一次都难上加难,而她在8年内两次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付出巨大牺牲,“玩命”捐“髓”救人,是榜样,亦是标杆。

2012年底,25岁的胡常引突然接到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需要捐献的消息,得知患者是一位比自己稍大一点、有一对8个月双胞胎孩子的妈妈时,她说:“救人要紧!”而在此之前,父亲的病逝、哥哥的车祸受伤、母亲的身心受挫……一桩桩一件件事压得她喘不过气。

捐,还是不捐?这同样是一个没有对错的选择,而她如张宝一般,遵从内心,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捐!

捐献一次,已是义举。而在6年后的2018年7月底,淮南市红十字会突然接到动员胡常引为之前那位患者二次捐献淋巴细胞的通知,这在当时是全省第一例。工作人员既震惊又为难:当时的胡常引已31岁,历经磨难刚刚结婚,正备孕自己的小宝贝,爱人和婆家能否接受;而且这么多年的打拼她积劳成疾身体远不如从前,又刚经历了一次不小的手术和严重的车祸,满身伤痕累累,身心尚未恢复。

捐,还是不捐?6年前的选择再一次摆在她面前,她完全可以拒绝,但这一次她依然没说别的,捐!

她与爱人订立“攻守同盟”,推迟孕育,瞒着双方父母。淮南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很担心她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你们放心,我能扛住!孩子推迟点要不要紧,要紧的是救命,是那一家!”她这样说道。

注射第一针动员剂后,胡常引出现了剧烈反应,呕吐不止,滴水不进,全身疼痛,头痛剧烈,连续4天没吃没睡,靠输液维持,人已接近崩溃。医生反复询问能否坚持,她只有一句话:“能顶住,必须捐!”

她是迄今为止全国仅有的两位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女性志愿者,她是榜样,亦是标杆。

张宝与胡常引,都是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但他们不平凡的善举却汇聚出磅礴的榜样力量。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近日,淮南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50例,这是在全省范围内继合肥、马鞍山后第三个突破50例的城市,淮南这座城市,因为他们的存在而熠熠生辉。

当初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

9月17日上午, 淮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50例暨纪念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活动在市政务中心举行。

“52,看起来数字不大,但来之不易,更难能可贵。因为造血干细胞配型很难,捐献更难。截至今天,全省也只有450例捐献,淮南占全省的九分之一。”

据了解,淮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是全省启动最早的城市之一,采样数、捐献数、捐献质量和宣传动员及服务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从一个张宝,到一群‘张宝’,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有捐献志愿者6000余人,已实现捐献52例。广大捐献者们义无反顾为素不相识的患者慷慨捐献,再造生命奇迹,用平凡的善举积聚起人间的大爱。”

“2022年6月,我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我的血样和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问我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三年前留样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好一旦配型成功就要信守生命的承诺,因为那是万里挑一,十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两个陌生人能完全配型成功,那是一生的缘分和幸运。”活动上,淮南第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晓明讲述了他的捐献历程。作为安徽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他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责任、担当是他们应有的使命,助人为乐、救人危难是他们应该传承的优良传统。

活动中,如同陈晓明一般为爱接力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们都来到了现场。在他们之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张宝,有“玩命”捐“髓”救人的胡常引,有推迟婚期增重8斤忍受严重过敏反应也要坚定捐献的穆敏,也有在严重肠胃炎不能进食的情况下坚持捐献挽救一少年生命的王彦……他们坐在那里,便足以震撼人心。

平凡因奉献而伟大,平凡因勇毅而崇高,平凡因付出而闪光。英雄无言,只因岁月有声;英雄不言,自有青史留痕。愿生命的火种深藏心底,生命的火炬永远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