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英雄 为那从未忘却的纪念

版次:03  2022年09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付莉荣 苏国义/文 张越 /图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翻开历史的画卷,如同唤醒尘封的记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英烈们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用生命谱写了英雄的赞歌,他们前赴后继的事迹气壮山河,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9月27日,在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走进曹渊故居、寿县革命烈士陵园、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淮南市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重温历史。

曹渊故居:

一门三烈感天动地

上午9时,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首先驱车来到曹渊故居,推开故居大门,仿佛推开一段久远的历史,干净整洁的院落,青色的石砖路,墙上斑驳的字画,放置着木质家具的房间……曹渊家门侄子曹云普今年68岁,一直负责曹渊故居的看管工作,他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介绍,寿县小甸镇是中国革命在安徽早期的发祥地,是许多革命先烈的故乡,1923年冬天,安徽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甸集特支就诞生在这里。“大批热血青年从这里奔赴战场,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驱,曹氏一门三烈士曹渊、曹云露和曹少修,就是众人皆知的杰出代表。”

曹云普指着一处房屋说道:“这里就是曹氏一门三杰居住的地方,在原址的基础上进行了翻修重建,但是基本保持了原貌。因为我们小时候都在这个院子里玩,所以到现在印象还很深刻。”曹云普表示,每天都有很多个人和集体来到这里学习烈士精神,尤其感动于曹渊的事迹。作为大革命时期北伐军攻打武昌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曹渊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坚持写下紧急战斗报告,周恩来给予他极高的赞扬,叶挺也称其为“是我最好的同志”。

采访中,寿县税务局小甸分局组织人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他们来到曹渊故居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并详细了解了曹氏三烈士的事迹以及北伐名将叶挺不辞百里看望曹渊亲属的感人故事。他们表示,先烈们的精神激励着这块红色土地上的一代又一代儿女,让每个人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不断奋斗。

寿县革命烈士陵园:

热血一生永远铭记

10时40分,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寿县革命烈士陵园,曹渊、曹云露和曹少修三位烈士的墓碑就安放在烈士陵园内,墓碑上记录了他们热血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们为革命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却永不磨灭。除了他们三人,还有47位烈士在此安息。墓区内十分安静,墓碑四周劲松挺拔,象征着烈士们的精神万古长青。

在采访过程中,烈士朱金鑫的母亲来到这里看望儿子。朱金鑫是寿县寿春镇人,1991年出生的他于2008年入伍,是空军拉萨指挥所汽车连驾驶员,2014年在西藏执行军事演习任务时牺牲。在儿子的墓碑前,一向坚强的母亲泣不成声,她不仅带了儿子喜欢的食物和一捧鲜花,还带来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她将墓碑擦拭得干干净净,把五星红旗放在上面轻轻抚摸,她哽咽着说:“我们知道他的想法,家里人一定会替他把英勇无畏的精神传递下去。”

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

烈士精神代代相传

中午1时许,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走进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安葬在这里的15位烈士中,有14位为解放凤台壮烈牺牲。在1948年那场解放凤台的激战中,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六分区十二团的营长李振海、四连连长王福成、指导员刘法家、班长刘会民和十位无名烈士长眠在这里。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采访时,工作人员李学成正在仔细擦拭着每一块墓碑,“我每天都会把纪念碑和墓碑全部擦拭一遍,再把陵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

在当地,李学成一家三代守墓的故事口口相传。李学成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1948年,他的父亲李文传只有16岁,当年李文传参与了这14位英雄的医疗抢救工作,最后英雄们相继牺牲,安息在这片土地上。

“组织上告诉父亲,这些烈士没有亲人,你就当他们的亲人吧,一定要把他们的墓守好,父亲同意了。”没想到,只因这一句承诺,李文传守了55年。病重之时,他将守墓重任交给了儿子李学成,接过父亲的“班”,李学成也守过了40余个春秋。他的小儿子李杰也时常参与到陵园的管理工作中,成为又一辈的烈士墓守护者。李学成说:“我会一直守下去,也会把烈士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淮南市烈士陵园:

凝聚家国同心力量

下午5时,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淮南市烈士陵园,每登上一级台阶,就增加了一份敬畏之心。烈士陵园的每一座石碑上,都铭刻着一个英雄的名字,都深埋着一段悲壮的故事。在那场对外正义之战中,一位位烈士长眠地下;在抢救落水儿童、保护他人生命、与犯罪分子搏斗的过程中,一位位英雄光荣牺牲……

当人们手持挽联,握紧黄花,低声哽咽,追忆英烈的一生时,他们的名字凝聚成永不磨灭的精神寄托。在温暖炽热的阳光下,在苍松翠柏的护卫中,烈士陵园肃穆而庄严。抬眼看天空,俯首望英烈,仿佛感受到家国同心的无限力量。

记者手记:

青山埋忠骨,翠柏伴英魂。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来之不易的国泰民安,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将时光定格在了他们最好的年华,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动容。山河无恙,烟火寻常,是烈士们如愿的眺望;明月清风,盛世家园,也正是我们续志前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