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出生命的火种 送去重生的希望

淮南市第5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海宽完成捐献

版次:A01  2022年10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没想到这个年纪了还能救人一命,既然遇到了,能做就去做了,没想那么多……”10月17日中午,在安徽省立医院,经过4个多小时采集,淮南市第54例、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海宽完成了捐献。

热心公益的他,留下了生命的火种

2014年6月14日,正值世界献血者日。那天,淮南市红十字会在市中心一家商业广场举行了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正巧刚从外地回到家乡的刘海宽路过,热心公益的他在志愿者的介绍下,献血后又留了点血样,埋下了这颗生命的火种。

时间过去了整整8年,当初这件事早已被淹没在刘海宽繁忙的工作中。2022年8月的一天,47岁的刘海宽刚从国外项目部转战到连云港的项目工地。正在干活时,他接到来自家乡的电话,告知他当年留下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征询他是否愿意捐献?这时,刘海宽才想起此事。“我和这位患者真是有缘!要是早些时候联系,我正在国外,不一定能联系上,就算是联系上了也可能不方便回国。现在遇到了,我能做到,就做呗!”刘海宽很是感叹缘分的奇妙。

9月,正准备从连云港回淮南过中秋节的刘海宽接到了做高分辨配型采样和体检的通知。回淮后,他挤出难得的团聚时光,赶到医院采样、体检。节后,回到工地的刘海宽等来了配型和体检全部合格的消息。但他不知道捐献还要等多久,担心自己万一要到国外项目部会不会耽误救命的大事。直到接到捐献通知,他才安下心来。

平凡岗位中,他坚守着不平凡

1994年19岁的刘海宽进入中化三建工作,目前是中化三建安装工程五公司的铆工岗长。靠着勤学苦干,他一步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从2007年至今,刘海宽随着公司的工程项目转战到埃及、沙特、巴拿马、阿曼等数个国家。尤其是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的项目更多了,一个项目有时一待就是几年。不管走到哪里,干什么工程,刘海宽说,自己就是个铆工,就是干最基础的活,就得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把每道工序都干好,不能偷懒耍滑,更不能偷工减料。

国外项目工作辛苦,又长时间不能回家,尤其是这几年因为疫情,工人们大都不愿到国外的项目部,每次都是刘海宽主动站出来。公司总经理吴元华感慨地说:“这么多年,我带着他们转战到一个个工地,工人找我提什么条件的都有,唯一一个没向我提任何条件的就是刘海宽。”

作为岗长,刘海宽也始终秉承一贯的工作作风,干好活,带好头。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疑难问题,他总是想方设法对症下药,有效解决。同时也毫不吝啬地将自己多年积攒的铆工经验无私分享给工友,为公司培养了一批批新生力量。

平常心做人,他凡事尽力而为

“我们是平常人家、普通工人,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人做事,凡事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就行。”谈及自己的经历和生活,刘海宽如是说。

因为工作流动的性质,刘海宽在家待的时间较少,大都是常年和同事们待在一起。大伙在一起除了工作,还要一起生活,这个团体就像一个大家庭。而刘海宽宽容、豁达、热心的秉性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调节器”和“稳压器”,有他在,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不管是国内一起出去的工友,还是国外语言不通的工友,刘海宽碰到能帮忙、能解决的事情,都不会推迟。

在孟加拉项目施工期间,一位工友意外受伤住院,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刘海宽主动上前帮忙,喂水喂饭,床前床后照顾了20多天,让工友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2021年,国内外疫情反复,每批回国的工人都面临着归国码申请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有的工友不会操作,刘海宽就主动教工友们申请归国码,帮他们了解归国流程,帮着做解释沟通工作,缓解了工友们的焦虑。

刘海宽说,这些年自己从没跟工友红过脸。在国外虽然语言不通,但凭借精湛的技艺、朴实的作风、乐观开朗的性格和热心助人的习惯,他赢得了当地工友的尊重和赞许。

常年身在国外,国内的一些公益活动他也经常通过网络关注,并在网上参加支付宝的一些公益项目小额捐赠,至今已连续坚持了数年。

“听到他要请假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都不敢相信。因为我们单位工作性质特殊,工人常年在国内外项目工地上辗转,而工地大都比较偏远,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献血这样的活动,不知道刘海宽是怎么一次次献血并留下这份血样的。”公司副书记顾怀磊很是感慨。

亲人的理解支持,是他最大的动力

工作多年,刘海宽觉得最亏欠的就是家庭。爱人是一家大医院心血管科的护士,工作又忙又累,女儿今年已高三。爱人除了工作,还要照顾老人,接送孩子,买菜烧饭,可想而知,她的担子有多重,但她却从未埋怨过。两位老人也理解儿子一个人在外不易,从不给儿子添麻烦。2021年,母亲病逝,正在国外施工的刘海宽也没能回来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对于家庭,刘海宽能做的就是在难得的休假时间里,尽量多地做一些家务,多陪伴家人。

听说刘海宽要请假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同事感到不解,还有的同事善意劝他不要凑这个热闹。而最理解海宽的还是他的爱人,虽然她也很心疼,但仍坚定地支持他。

“我母亲是患骨髓瘤离世的,她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我历历在目。我的捐献对象比我小几岁,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我能帮上忙,哪怕承担一些风险,也会去做!这是为人之道。”

10月17日,刘海宽捐出的这份生命的礼物为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完成了他的生命奇缘,也见证了一位普通工人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

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本报记者 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