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1952 淮南从此崛起

严国彬和望峰岗选煤厂

柏春勇

版次:05  2022年11月1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952年,在辽宁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业局计划科工作的严国彬,做梦也没想到,5年后自己会横跨半个中国,与淮南选煤结下大半辈子的渊源。

指缝宽,时间瘦,蓦然回首已是七十载。在上海南汇大团镇一间普通平房内,年近九旬的严国彬,在回顾自己青葱岁月的选择时,思维仍然敏捷,笑说:“那时很年轻,思想也很单纯,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我到望峰岗选煤厂工作,是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再到情至深处的不舍离去,没想到会干35年;作为‘跨界’转行的我,对选煤的感情会那么深。”

今年4月,接到淮南作协“回望1952”望峰岗选煤厂专题写作任务后,内心一直不平静。作为晚辈和后来者,我与选煤也有着不解之缘。先是1985年在淮南矿务局技校选煤班学习,两年后至望峰岗选煤厂实习,后辗转在谢一、谢桥、张集选煤厂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的岳父赵永江于淮南煤校毕业后在望选厂组干科工作了7年,我从他口中听闻了不少选煤逸闻趣事。

作为选煤人,慕名严老已久。2020年8月底,在选煤分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刘海及黄卫星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查阅留存的珍贵音像资料、尘封已久的档案和实地探访,那段建国初期激情燃烧的岁月场景扑面而来。

参加革命

上世纪50年代的鞍山,是一座移民城市,许多青年男女从祖国大江南北来到当时中国的工业中心,祖国的钢铁基地。有文化的成为了工厂的干部,没读过多少书的成为了工人。被时代之手推着,18岁的严国彬在长蛇般的绿皮车上“咣当”了一天一夜,怀揣梦想来到鞍山。受过良好教育的他,被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业局计划科招聘,先后干过财务计划、劳动计划和成本计划,因业务娴熟表现突出,曾受过两次物质奖励,锋芒初露。

1932年,严国彬出生在上海南汇一个富庶的地主家庭。本是含着金汤匙,命运却与他开了个玩笑。因不争气的父亲抽大烟,一家人受祖母歧视、伯父欺侮。为独吞祖产,伯父于1943年春天夜里,买通国民党乡绅团,以戒烟为由害死了父亲。自小严国彬就埋下对旧社会仇恨的种子,强烈萌生“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迫于生计,严国彬先是在堂妹开的德丰申庄(三茂席行)半工半读,后考入上海立信高级会计学校学习。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缺乏干部。1950年7月,18岁的严国彬没毕业就被招聘分配到了鞍山,参加祖国建设。

1952年,鞍山市工业局局长毕爵找严国彬谈话,他说:青年人应好好学习,争取进步,局里决定让你去东北财经学院学习工业计划,希望珍惜机会,学成报效国家。严国彬听闻感动得几乎要流下泪来。虽然后来因工作忙未能成行,但土改后家庭经济成分被评为中农的严国彬,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1953年1月28日,经同事介绍,严国彬正式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很快被吸收到党小组开会。第一次开会的情景他记忆犹新,那种身份被认同的光荣与自豪,让严国彬感觉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1954年8月,机会再一次降临。严国彬经上级选送报考了高等学校,第一志愿被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录取。进校报到后的严国彬志得意满,他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希望通过外语“加持”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成为有独特专长的“香饽饽”。

“触电”选煤

1957年10月,历经3年多埋头苦读的严国彬顺利毕业,千里迢迢奔赴淮南,被指定为援建苏联专家俄文翻译(机械)。从此,他开启了人生最为重要的航程,且帆指终点、不再迂回。

望峰岗选煤厂是新中国建设初期,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被誉为中苏两国的“友谊之花”。当时国家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首先发展钢铁,钢铁是工业化的基础,冶炼钢铁需要优质精煤,望峰岗选煤厂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

1954年9月,经中央燃料工业部批准,淮南矿务局成立淮南谢家集中央选煤厂厂址选择委员会。经过勘察设计,1956年10月3日动工兴建,1957年7月主厂房开工建设,1958年12月20日建成投产,同年更名为望峰岗选煤厂。该厂由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设计年入洗原煤100万吨,生产13级精煤,是当时华东地区大型矿区型选煤厂,产品主要供应钢铁、焦化、发电、化肥、建材等行业动力和生活用煤。

1957年10月,严国彬被分配到望选厂,从一个擅长会计和工业计划的俄语系学生,正式转行并与选煤结缘。当时援建苏联专家组一共4人,住在条件较好的矿务局宾馆。严国彬服务的专家叫普列奇科夫,是名机械专家,人高马大笑容可掬。严国彬经常陪他到现场察看并指导设备安装,每天跑上跑下不知丈量工地多少遍。施工现场规模比较大,有铁路、厂房、走廊、煤仓、沉淀池,光铁路专线就有6条。那时候,建设工地上经常打擂台,大伙热情高、干劲足,施工速度很快,眼瞅着土建一层楼一层楼上去。

严国彬分配到选煤厂时,还有不少名校毕业生陆续报到,有同济大学的,矿业大学的……个个风华正茂、青春热血。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大家住在几个还未建成的简易工房里,吃饭在临时搭的简易芦席棚子里,年轻人以苦作乐。当时有两个工区,一个704土建工区,一个701安装工区,边建设边安装。大家都不在意物质,但对施工就不一样了,对工期和质量要求很高。主厂房建设工期只有14个月,有9层27.8米高,基座由4米见方的钢筋水泥构成,非常牢固。为保证施工精度,同济大学的学生别出心裁搞了一个吊锤,现场校验,确保垂直度呈一条线状,不合格则推倒重来。严国彬每次都紧跟专家身后,遇到深奥的专业俗语,硬着头皮边翻译边学习,尽可能把专家的意见转述到位。普列奇科夫的思维充满艺术气质,说话诙谐幽默,对现场施工非常满意,不时拍拍施工人员的肩膀,露出赞许的微笑。

严国彬到厂一年多后,12月份要正式投产。当时的市委副书记康志杰要求10月1日先单机试运转。围绕这个重要节点,701、704工区主任和工程技术人员热烈讨论,制定施工安装进度表,确保“十一”单机运转起来。大家磨拳擦掌,纷纷表示要为国争气。当时国家提出工业化,没有工业做基础,国家就没有脊梁骨。大家政治觉悟很高,都憋着一口气,一门心思搞建设,埋头苦干无怨言。最终,从原煤入洗到产品外运,两个系统共安装了350多台套设备。12月20日投产时,由中央调度室远距离操作,声光电一响,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开,从原煤进来进行分级、破碎、入洗,到产品脱水、装车外运是一个流程,全是自动化、电器化,非常先进。安徽电视台也来了,忙着录像、拍纪录片。镜头里的厂房内地净窗明、机器崭新;厂房外新栽了树木花草,令人心情舒畅。在这么一个厂子里建设和工作,严国彬和他的伙伴们很激动很自豪。

正式投产后,1959年入洗原煤149万吨,投产一年就超过了设计生产能力近百分之五十,产量当年在全国四大炼焦煤选煤厂中居首,荣获了全国“群英会”颁发的奖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望峰岗选煤厂相继迎来了邓小平、彭真、刘澜涛、杨尚昆、董必武、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厂视察,这是一段金色记忆,也是严国彬及第一代选煤厂建设者的高光时刻!

(未完待续)

图: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严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