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休眠”土地 帮扶脱贫户增收

本报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

版次:A01  2022年12月0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季节更迭,天气渐寒,大田里的作物已进入采收尾声。眼下,在寿县丰庄镇湖沿村,村里的20多位年纪大些的脱贫户也在采收最后一茬小米椒,凭劳动既为自己增加收入,也为村集体创收。

采收小米椒的脱贫户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这里摘辣椒一天收入是60元钱,中午管饭。当前白天短些,劳作时间也短;夏天天长些,干活的时间也就长些,一天劳动时间大约有8小时。湖沿村负责人张培培介绍,这块地种植辣椒的纯收入有三四万元,为村集体创了收。

据了解,这块种植小米椒的田块,近8亩地,是村里今年才盘活的。这里原来是一处废弃的养鸡场,用的是村里的地,荒废很多年了。今年春,在乡村振兴征途中,村“两委”把目光投到这里:废弃的养殖场破败不堪。不仅如此,旁边还有2处烂沟塘,滋生蚊蝇。这里历来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村“两委”下定决心,索性今年就集中力量,把这块地整理出来,也是盘活了村集体的土地。于是,村里花力气把废弃养殖场完全拆除,填平沟塘。经测量,这块地有7.8亩。

有了整理出来的土地,恰巧还有村里的农技员指导,湖沿村在今年夏天种植上了小米椒。小米椒可作泡椒,水分小,耐储运,市场需求大。从种上开花结果至今,共收了3茬,这次是最后一茬,拉秧清园了。每茬采收使用人力时,村里就组织年纪大些的脱贫户来,为他们开拓增收渠道。有了农技员的技术指导,3茬小米椒加起来,合到每亩产量4000斤。第一茬小米椒当时的收购价是每斤2.75元,算下来,今年整理出来的近8亩地,种植辣椒收入纯创利可达三四万元,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达到了预期效益。

接下来,包村的市级科技特派员石秀成建议,对于这块收获后的辣椒地,最省心的就是休耕,施用村里养羊产生的羊粪,再利用接下来的冬季严寒把土地冻酥,这样就能迅速恢复和补充地力肥力,为来年种植丰产打基础。在明年开春后,种植小拱棚西瓜或者蜜本南瓜。拱棚西瓜可以提前上市,价格高自然效益好;蜜本南瓜特别受市场欢迎,不愁销路。在瓜类收获后,又能种辣椒,这样就有2季收入,效益可比今年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