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

我市已逐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版次:02  2022年12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记者 李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事关群众生活环境改善,事关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局,更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体现。日前,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已逐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据介绍,目前我市建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设计日处理能力2500吨/日,今年7月1日已实现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焚烧处理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100吨,厨余垃圾二期项目已立项,正在环评公示,后续可增加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300吨;协调推进有害垃圾(危废)无害化处理厂1座,有害垃圾日处理能力30吨,加快补齐我市垃圾分类覆盖率低的短板,今年,我们利用亚行贷款资金,采购了垃圾分类收集站50座、分类亭400座、垃圾分类桶4300个。目前,设施正在逐步建设中,各区基本完成对上述设施的选址布点、地面硬化、预留上下水等前期基础工作,待设施全部建成后,可大幅度增加我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点(站)数量,提升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并实现一个市辖区即大通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已在8个街道34个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83个居民小区、6.48万户居民、112所学校、168家公共机构参与分类,建成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房(亭)99座、人工垃圾分类亭233座,投入分类运输车辆363台,采用智能投放和人工投放结合方式鼓励、引导居民参与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正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