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彼朝阳

——淮南人民体育场的火热岁月

版次:03  2022年12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陈 玲

《诗经·大雅·卷阿》曰:“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茂兮,凤凰来栖。”1952年建成的淮南人民体育场几经蜕变,早已华丽转身,唯有一树树向阳的梧桐犹在葱茏。70年的时光,让一些东西远去乃至消失不见,但也会让一些记忆温暖而深情,继而历久弥新。

夏日清晨,沐着炎炎朝阳,我再一次漫步在田家庵老街里的淮滨路,去搜寻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城市记忆——淮南人民体育场。人们对它最习惯的称呼是淮南田家庵街里老体育场。沿着淮滨路中段前行,当年淮滨路中段南侧的老体育场,而今已建为通达小区了,唯有路边高耸的一排排梧桐树犹在!一树树梧桐枝干粗壮苍劲,虬枝盘旋又错落有致,无不彰显着经久的历程与故事。炫目的阳光炙烤着柏油路面,还不到午间,路面便有点热气腾腾了,而一树树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却在炎夏里静默安然,阳光透过婆娑的叶隙变得轻柔起来,高大的梧桐树冠宛若一把把太阳伞遮天蔽日,向草木、人群、大地展示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卡尔维诺在其作品《看不见的城市》中说,“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不断膨胀。”每一座体育场馆,似乎都处在城市新兴的繁华区域,成为这座城市面向全国,乃至面向世界的窗口,它代表了一座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焦点。尽管随着城市的发展,田家庵街里的老人民体育场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它以另一种形式和姿态与淮南相伴向前,从未离开过,仿若这样的海绵,更仿若路边葱茏的梧桐,吸汲承载了淮南市从蹒跚启程到昂首阔步潮水般奔涌的历程与记忆。

梧桐生矣

新中国建立初期,淮河岸边曾经的小渔村已日益发展壮大,尤其在淮南矿区蓬勃发展的带动下,建市条件日趋成熟。1952年6月,淮南正式建为省辖市——淮南市。与此同时,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题词,对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全民体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题词,又何尝不是当年淮南人民体育场诞生的起因!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和着淮南建市的节奏,在当时的淮南市政府大院斜对面500米左右距离,有了淮南人民的第一座大型综合体育场——淮南人民体育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刚刚建市的淮南更是千头万绪。可一个新兴的煤电能源城市,怎能没有体育;一个新兴的城市,又怎能不为增强人民体质着想!再艰难,也要发展体育,“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于是,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在淮南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市政府大院附近,当时淮南最宽阔的两条四车道的马路淮滨路和田大路交汇处西南角的淮滨路南侧路边,市政府投资5636万元,建成了淮南市历史上第一座大规模的综合体育场。

当时的淮南人民体育场占地44202平方米,有400米6条煤渣灰标准跑道围绕的田径场,田径场上有坐北朝南的主席台,有篮球场、手球场、射击场,还有简易体操房、水泥地面溜冰场、乒乓球台、单杠、双杠……或许,在当今看来,淮南人民体育场的各类场地和设施并不完备,亦可算是有些简陋。然而,在70年前的中国,尤其是刚刚建市的一座省辖市来说,淮南人民体育场相对于全国来说,都算是规模较大的体育场了。1952年,全国开建的较大规模的体育场也仅有省会城市的哈尔滨人民体育场、西安西北人民体育场等为数不多的大型体育场,就连我们的省会合肥也是1953年才开始建大型体育场。这令当时的淮南人拥有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骄傲与自豪!

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的歌声,在淮南人民体育场上空响起时,淮南市民无不兴奋地奔走呼号、欢呼雀跃。淮河路和淮滨路上五星闪耀,彩旗飘扬,路边青翠的梧桐更是迎风劲舞,无不在欢庆体育场的盛大落成。可以想象,当时那种万人空巷的欢庆盛况。

凤凰来兮

上世纪50年代,尽管我国体育事业刚刚起步,但在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号召和大力提倡下,体育事业的种子顽强地生根发芽,老一代体育人以开拓者的精神,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淮南人民体育场建成后,成为了淮南人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更是淮南体育发展的起点。淮南市体委办公室就设置在当时人民体育场北面临街的平房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女子技巧单跳冠军丁照芳就是淮南人民体育场走出去的骄傲。

丁照芳幼时就住在人民体育场附近,受在戏班工作的叔叔婶婶影响,她从小就跟着戏班演员们一起训练下腰、翻跟头。人民体育场的建成与开放,让戏班的演员们多了一个更广阔的免费训练场。只要体育场没有大型活动,一有机会,小照芳就随着戏班里的哥哥姐姐们到体育场去训练。由于父母早逝,与同龄孩子相比,瘦小的小照芳,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早慧坚强、坚韧执着。努力训练,练出好成绩,成了小照芳最大的目标。于是,小照芳成了体育场的常客。每天清晨,无论阴晴,她总是早起,迎着还没升起的曙光,到体育场去跑步、踢腿、下腰、拉韧带……家庭变故、无师指导、一年四季的跌打滚爬,小照芳从不言弃,尽管常常是伤痕累累,但也练就了小照芳技巧体操的一些基本素质。

“没有翅膀的影子,但我已飞过”,训练的艰辛挡不住丁照芳破竹的锐气。丁照芳十岁时,人民体育场内新组建的淮南市业余体校招选运动员。常常来体育场训练的丁照芳就是在这样一个刚刚好的机会和机遇中,被选为技巧运动员,跨进了体育的大门,从此开始了她艰辛而又辉煌的体育生涯。从进入业余体校开始,有了教练的指导和队友的相伴,人民体育场似乎成了丁照芳的第二个家。每天的训练场上都有她咬牙坚持、挥汗如雨的瘦小身影。1958年,为了迎接全国第一届运动会,安徽省体委组建省技巧队。丁照芳因为身体素质基础条件好、动作可塑性大,毫无悬念地被选拔进入了省体工大队的技巧队。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年仅12岁的丁照芳一战成名,一举夺得了技巧女子单跳冠军,是当年安徽省代表团里年龄最小的金牌选手。

淮南人民体育场里,那曾经刻苦训练的小小身影,一跃成为全国冠军。喜讯传来,淮南沸腾了!淮滨路和淮河路上彩旗招展,横幅高悬,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在人民体育场里从早响到晚,处处是庆祝丁照芳夺冠的声音。“梧桐茂矣,凤凰来栖”,那一树树梧桐在丁照芳夺冠的喜悦里,似乎更加生机盎然。“栽下梧桐树,引来丁照芳”,小照芳成为了淮南人心中最骄傲自豪的小凤凰。

曾经采访过丁照芳的原淮南市体育局副调研员、原淮南市体育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多元老先生回忆说,丁照芳看起来特别阳光温暖,有着淮南人的爽朗与质朴。谈到当年在人民体育场里那一段艰辛的训练时光,丁照芳笑着说,小时候苦日子过惯了,附近能有个免费开放的大体育场,让自己去锻炼,可以算是童年最美好的幸事之一了。训练的苦于她来讲根本不算什么。她始终相信,有奋斗有拼搏,才能有成绩!能进省队,参加全国比赛,那一枚冠军奖章就是至高的荣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