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凌家滩遗址考古工作有了新进展

版次:A02  2022年12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华社合肥12月25日电(记者 刘美子)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公布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考古工作新进展。考古专家不仅在墓地西侧发现了燎祭遗存,揭示了一处大型公共建筑基址,还出土了一批独特的玉石器,其中包括凌家滩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石钺、最大的玉璜,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凌家滩遗址是一处距今约5800年到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2019年被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重大课题。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展示工程范围内的墓葬祭祀区西侧休息广场区域进行发掘,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灰坑2个、祭祀坑1个、石头遗迹1处、汉代墓葬5座。

考古人员发现,祭祀坑1的底部是一个红烧土坑,形状呈圆角长方形,宽7.5米到11米,向北延伸到发掘区外。祭祀坑1和红烧土坑的西侧外围还发现一处石头遗迹,由大小不等的石子铺垫组成,整体呈半环形环绕着祭祀坑,宽约10米,经判断可能是通往墓葬祭祀区的道路。

考古人员不仅扩大了墓葬祭祀区的范围,还明确了整个岗地中部区域都是有着统一规划的墓葬祭祀场所,其营建使用程序是:首先在墓地的西侧斜坡处铺垫大量的石子层,并垒砌出一个圆角方形的坑,坑内填大量红烧土块,在其上部再进行祭祀,祭祀时堆放了大量的玉石器和陶器,再进行高温焚烧。考古专家介绍,凌家滩祭祀遗存的发现,为研究复原当时祭祀场景提供了鲜活的资料,完善了对墓葬祭祀区布局的认识。

此次发掘中,共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绝大部分出自祭祀坑,主要是石器、玉器和少量陶器。这其中,石器多残碎,器形以钺占绝对多数,拼合后完整石钺60余件,其中一件长38.3厘米,上宽24.3厘米、下宽28.5厘米,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石钺。

此次出土玉器多为残碎小型饰品,且多已白化。其中一件宽体玉璜,外径23.6厘米,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玉璜。另外一件龙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一端阴刻成猪龙首形,略上翘,另一端为尖锥形,为中国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

考古专家认为,龙首形玉器等特殊玉器的出土,对研究中国史前用玉制度及对该历史时期礼制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是凌家滩考古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