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淮河实现“牵手”

版次:01  2023年01月0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2年12月30日,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暨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合肥举行。2万余名工程建设者历经6年奋战,长江与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

引江济淮工程是我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集供水、航运、生态于一身的民生工程。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农业灌溉补水、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排涝等综合利用,是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惠及皖北、豫东5000多万人口,形成平形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江淮运河通航后,在安徽境内形成“工”字形水运网,淮南到芜湖之间的水运距离,将从绕道京杭运河的645公里减少到330公里。

图为位于我市寿县城北的引江济淮“入淮口”东淝闸枢纽工程(局部)。

本报记者 张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