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1月份以来同业存单的发行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发行同业存单的银行超过100家,较2022年同期明显增多,发行利率较上月略有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下降与近期流动性较为宽裕有关。展望后市,预计同业存单供需有望走强。
发行超600只
截至1月12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Wind数据显示,1月以来,已有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在内的100多家银行发行超过600只同业存单,合计发行规模超过3000亿元。和2022年同期相比,发行同业存单的银行数量明显增加,2022年同期发行同业存单的银行不足百家。
从期限结构来看,1月份以来,期限为3个月的同业存单发行量最大,超过1000亿元,占比超过30%。期限为1个月的同业存单发行量紧随其后,占比接近30%。1年期的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超过700亿元,占比超过20%。
从发行主体上看,城商行、股份行相较于国有行、农商行发行规模更大。Wind数据显示,1月以来,城商行以超过1000亿元的发行规模居首,紧随其后的是股份行,两者合计占总发行规模的一半以上。银行方面,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发行规模均已超过百亿元。
此外,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官网显示,1月份以来,已有南京银行、成都银行、天津银行、长沙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披露2023年同业存单备案发行额度,部分银行的备案发行额度较去年持平或略有上升。
发行利率下降
和2022年末相比,2023年以来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有所下降。Wind数据显示,1月份以来,同业存单的平均发行利率为2.39%,较2022年12月的2.57%有所下滑。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东海证券分析师王鸿行表示,元旦节后流动性较为宽裕,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明显下降。
从公开市场来看,近日,央行启动14天期逆回购呵护节前资金面。1月11日,央行开展6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22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6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710亿元。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金融组研究员叶倩宁表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重启14天期逆回购,整体操作规模放量,银行间资金面有所改善。
业内人士预计,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宽松。叶倩宁认为,预计随着央行调控力度的加大,资金面会进一步回暖。展望同业存单利率走势,中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岳认为,考虑到短期内央行货币调控有望维持温和态势,而同业存单供给压力有限,同时需求端存在改善预期,短期内1年期存单利率有望在2.5%附近震荡,且存在下行空间。
补充负债资金来源
作为银行主动负债管理工具之一,银行发行同业存单,主要是出于补充负债资金来源,配合资产规模扩张;监管指标调节优化,应对流动性考核;利率择时获取收益,缓解成本端压力等目的。
比如,平安银行在2023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表示,同业存单有利于改善流动性匹配率和流动性覆盖率等指标,是更好的负债管理工具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该行预计同业负债配置重心将继续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同业存单发行是为在总体同业负债规划下,实现该行线上和线下同业存款的比例调整。
展望后续,德邦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徐亮认为,预计1月的同业存单供需将继续上升。从供需来看,同业存单净融资量2022年11月和2022年10月基本持平,2022年12月回升明显。而需求端如同业存单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近期的增幅回暖,2022年11月中旬以来的赎回潮接近结束,预计1月同业存单承接上的压力相比2022年11月和12月可能有所缓解,同业存单供需两个方向均有望走强。
有业内人士认为,同业存单的到期量将会影响其发行量。中泰证券金融行业研究员邓美君表示,就非上市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时间分布粗略估计,2023年3月或存在一波到期高峰,届时预计将会有密集发行期。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