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廉颇墓——

看他一生戎马写传奇

版次:A01  2023年01月3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付莉荣 苏国义/文 本报记者 张越/图

说起战国名将廉颇,可谓无人不知,“负荆请罪”“将相和”等典故深入人心,这位英雄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据《史记》记载,廉颇死后葬于寿春(今寿县)。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寿县八公山乡,探访廉颇墓。

廉颇墓位于距寿县县城7.5公里的纪家郢放牛山,当地山民世代沿称为“颇古堆”。探访当天,天寒地冻,雪花纷飞,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步行从山下一路向上,在通往廉颇墓的一条道路上看到,数十米墙面上绘满了廉颇的生平事迹,图文并茂。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廉颇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上卿,他也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前期,廉颇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九年后,他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大将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因此受任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和楚国。

墙面绘制的故事从蔺相如开始,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战功赫赫的廉颇对此不服,耿耿于怀,处处为难。因此,每每与廉颇相遇,蔺相如都远远回避。

蔺相如的门客对他的退让很不解,蔺相如解释道:“我敢在朝廷上呵斥秦王,难道会怕廉将军吗?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发兵,就是因为我和廉颇,如果我们二人相斗,定不能共存。”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深感蔺相如胸怀宽广,自愧不如,便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两人交好,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更不敢欺侮赵国。“负荆请罪”这一成语沿用至今,“将相和”的故事也传为了佳话。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顺着山路步行约二十分钟,在山腰处找到了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廉颇墓。一块硕大的墓碑上写着“赵大将军廉颇之墓”八个大字,据说,此墓由著名书法家司徒越题写。站在墓碑前,可见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奔流不息的淮河水,身后是连绵不绝的高山。碑石在寒气中十分冰冷,然而轻轻抚摸,似乎触及到了文字和历史的温度,又仿佛能够感受到廉颇极不平凡的一生。

廉颇墓有着神奇的传说,据说,每到夏天雷雨时节,在廉颇墓附近细细聆听,能够听到车马奔腾的声音,墓内更是能传出“壮吼如雷”的奇异声响,仿佛魂穿那个年代。

关于廉颇究竟葬于何处,历来说法不一,在全国各地有数处廉颇墓和祠堂,分布于安徽、河北及山东。但廉颇墓在淮南寿县这一观点在考古界、史学界认同度最高,因为有正史史书为凭。《史记》中有“颇卒,葬于寿春。”的记录。《史记正义》中注:“廉颇墓在寿春县北四里。”另据(明)《成化中都志》《大清一统志》也都有记载。

然而,有人会提出疑问,廉颇是赵国名将,却为何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廉颇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了秦人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撤换廉颇。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公元前251年,燕军攻赵,赵国再用廉颇迎战,大败燕军。赵悼襄王时,廉颇因不听调令而获罪,逃到魏国,居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赵国屡屡受挫于秦国,赵王想重新起用廉颇,却因有人进谗言而未能成功,这便是我们常常提及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记载,赵王派人到魏国去看廉颇的身体情况,廉颇一餐吃了很多饭和肉,且披甲上马,表示自己依旧可以上战场。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报告赵王:“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廉颇老了,决定不再用他。

当时楚国国君是考烈王,他非常欣赏廉颇的才能,暗中派人将廉颇请到楚国。但廉颇在楚国没有什么功劳,也没受到什么封号。廉颇虽在楚国,但日夜思念家乡,整日郁郁寡欢,最终客死于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寿春,年约84岁。

清代大学者李兆洛根据墓砖研究确定,廉颇于楚考烈王二十五年“癸亥岁”下葬。这一年,楚考烈王驾崩,同时又发生了宫廷政变,楚国大乱,无人顾及廉颇,因此廉颇墓前没有石柱、石器等表示身份的葬品。

近年淮南发生的盗掘古墓案中,廉颇墓是唯一幸存的古墓葬。在并没有受到很好保护的情况下,为何廉颇墓未遭到盗墓贼的偷盗?除了墓中采用了大量的石质构建,盗墓贼无法深入盗洞外,还因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传说。很多人表示,雨季时,墓内常常传来擂鼓声,似古代军队显灵,使得盗墓贼不敢前去盗掘。不过,这一说法后来也被破解了。

1972年,安徽考古队发现,廉颇墓中有块巨大的防盗石条,石条下面还有一个排水渠道,石条也有防止水渗入墓室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下雨天时廉颇墓内会给人车马奔腾的感觉,其实就是水流的声音。

廉颇一生坎坷而不平凡,作为战国时期杰出军事家,他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他为人胸怀坦荡,敢于知错就改,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生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具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