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版次:A06  2023年02月0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故园惊梦:园林里的中国》是清华大学建筑史学者贾珺关于古典园林的随笔集。作者通过对中国古典名园的考察和复原,并配以大量的园林摄影、馆藏名画、建筑平面图等,带领我们纸上游园,生动地讲述了历代名园背后的故事。读罢全书,我被古人的审美情趣深深地折服了,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当属古典园林中处处透露着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含蓄隽永,处处蕴诗意,时时漾诗情。园林中融有诗文,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园林的亭台楼阁及山石上的镌刻、匾额、楹联又辅之以诗词的文化勾勒和点缀。作者在书中提到闽台的林家花园,几乎所有景致都设有匾额,多处悬挂楹联,单单是看“方鉴斋”“开轩一笑”“横虹卧波”的雅名,便立刻让人联想起中国的传统典籍。

以诗词典故命名还不够,园主人在园中宴饮宾客,赋诗品茗后,还将诗集冠以园林之名,《佳山堂诗集》《憺园文集》《卧风轩集》等诗集俯拾皆是,更让园林诗意盎然,风韵无穷。最让人羡慕的还是园林里闲适逍遥的诗意生活。司马光在独乐园里著书立说,吴揖堂在带柳园里种瓜植豆养鱼,沈复与芸娘在沧浪亭中惬意过七夕,岂不快哉?都说“文因景成,景借文传”,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艺术可谓水乳交融、息息相通。

自古以来便有“诗情画意”之说,古典园林中蕴含着诗情,也藏着画意。很多园林的造景直接源于国画。书中提到清代盐商汪氏的九狮园,相传是画家李渔的手笔。梧竹山房的园景之美,也被后人称赞为“堪比元代大画家倪瓒的手笔”。以画中灵感造园,意境深远。更有甚者,还直接将园林绘入画中,流传千古。北宋张择端的《金明池夺标图》就是取材于御苑端午龙舟。园如纸,境如墨,一草一木皆是画。画中雄厚的山就是园中造型各异的石,带给观者雄伟壮阔的感受;而园中灵动的水就是画中的银丝,营造韵律空灵之美。怪不得贾珺在书中说:“坐在阁中欣赏庭院之景,犹如欣赏一幅立体的长卷国画,俯仰之间,变化多端,意境也颇为深远。”

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还体现在其中蕴藏着超然脱俗的禅意。寺庙园林本身就富有佛学意蕴。高僧天如维则禅师及其弟子在苏州修筑菩提正宗寺,寺旁造园,搜集了许多形如狮子的太湖石,起名“狮子林”。佛经中常以狮子象征修行“勇猛精进”,又有“狮子吼”可破除迷障的说法。有禅意加持,狮子林更显清幽之美。

书中还提到一种禅意之美,园林造物主秉持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宗美学,追求一种自在随性、返璞归真的生活之道。作者在书中提到商人陈丙的 “潜天坞”,院子里只有一座小假山,用太湖石峰一层一层堆叠而成,周围种几百竿竹子,东西两侧环以游廊,旁边凿了一口水井,“格局极为简单,却别有洞天,很有仙乡禅境的味道”。这就是禅宗所追求的“少即是多,无即是有”的美学理念。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含蓄隽永;山水画历久弥新,有着灵动美感;禅宗境界高深莫测,有着脱俗心境。然而,中国古典园林不是诗,不是画,不是禅,却有着超凡的意境之美,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精神花园。 全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