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常,起起伏伏是常态,没有谁的一生会一帆风顺。如何面对人生的高低起伏,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得意时,能心平气和,保持谦卑;失意时,能不动声色,自愈自强。这,便是成年人最好的姿态。
1
作家罗琳说:“一个人真正的教养,不要看他如何对待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要看他如何对待比自己身份低的人。”
古往今来,凡有大成者,无一不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纵使身居高处,对待旁人,也总是和颜悦色,从不会颐指气使。
作家福楼拜曾偶然看到一位新人发表的短篇小说,他很欣赏小说的构思和文笔,便主动联系了作者。
作者立刻邀请福楼拜来家中做客,一边热情地为他倒茶,一边吆喝老佣人抱来他的文稿。谁知因为地板湿滑,老佣人不慎跌了一跤,文稿散落得满地都是。刚刚彬彬有礼的作家,顿时气得从沙发上跳起来,把老佣人骂得全身发抖。
此后两个小时里,作家不断地在面对福楼拜时的笑脸,和转向老佣人的怒容之间切换。等到福楼拜要离开时,作家想让他带走未看完的文稿。
老佣人战战兢兢地要去整理,作家喝止道:“住手,你还想再糟蹋一次我的文章吗?”他从老佣人粗糙的手中夺走文稿,然后恭恭敬敬地递给福楼拜。
福楼拜将文稿推还给他,摆摆手说:“不用再看了,我已领略这些文字背后的灵魂。”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真正的君子,举手投足间,总能让人如沐春风,甘之若饴;而盛气凌人之辈,纵然有所成,却让人心生恐惧,避之不及。
人生越是在得意时,越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凡事从宽处着手,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下余地。
人最难得的修为,正是见过天地辽阔,依然体谅弱小。身在高位却能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2
公元1079年,一场“乌台诗案”,让意气风发的苏轼沦为阶下囚,更导致多次贬谪。曾经门庭若市,而今亲朋无一字,出无所往,思无所归。
面对突如其来的落差,常人怕是早已哭天抢地,苏轼却将逆境视作修行,努力把失意的生活过出诗意。没有收入,他就开垦荒田,自食其力,与劳作农夫打成一片,于浅烟疏柳间自得清欢。
年过花甲流落海南,到了无肉可吃,无书可看的境地,苏轼却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比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欲抄,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
没有书看,抄上两本书,也能自得其乐。他把半生失意揉进浮沉宦海,打捞起一生的才情与旷达。
古语有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也没有永远的逆境。感怀伤时,非但于事无补,还会在不得自遣的怨抑中,错过本该有的柳暗花明。
看那些取得成就的人,都是默默行走一路,一路丢弃着委屈。他们的心里有一个强大的垃圾处理器,将外界的阴暗愤懑统统地压碎化解,不在灵魂内藏污纳垢,也不积压易燃易爆的危险心态,故而能够自控,保持阳光健康的面貌。
黑夜前行,不妨抬头观漫天繁星。风雨如晦,那就享受“一蓑烟雨任平生”。身处低谷,亦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必哭诉命运不公,只需调整心态,告诉自己黑暗到了极致,必有光明绽放。
学会善待自己,每次逆境就是一场修行,让你以更好的姿态迎接顺境的到来。
3
有人问禅师:“鲤鱼在没有跃过龙门的时候做什么?”禅师说:“在深潭寒水中修身养性。”那人又问:“跃过龙门后呢?”禅师回答:“行云布雨,滋润世界。”
人生也是如此,失意时修身渡己,得意时养性渡人。
在低谷时不为难自己,就收获了千帆过尽自从容的成熟;在高处时不为难别人,就拥有了平易近人不自傲的修养。 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