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宝水》讲述的是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从传统型乡村到文旅特色型乡村的转型故事,政府部门、村民、返乡者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和支持让古老的乡村重焕生机活力。
小说主人公地青萍幼年跟在祖母身边长大,她的童年是在福田庄度过的,后来和父母回到城市生活。父亲因为借车事件去世,让她心生怨恨,以至拖延回去没有见到祖母最后一面。这件事让地青萍在成人后对乡村的态度变得既亲切又疏离,既渴望又畏惧。后来地青萍丈夫早逝,她被严重的失眠所困扰。地青萍提前办理了退休,听从好友老原的建议,和他一起回到宝水村打理客栈。地青萍之所以决定去乡村,是因为她偶然发现乡村的夜晚能或多或少缓解自己的失眠症,而初到宝水村时的意外小憩,更是坚定了地青萍搬来宝水的决心。
在宝水村的日子里,她逐渐把自己的心扉向乡村打开,试着去倾听,去感受,去理解,慢慢地她开始与自己和解、与过去和解,不但彻底治愈了失眠,地青萍和老原两人心底的郁结全部得到疏解,心结完全打开,两个人收获了爱情,心无旁骛地走到了一起。不得不提的是,地青萍正是在对宝水村具体事物的参与中,在乡村的新旧碰撞交融下,见证了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的嬗变,而她自己也获得了新生和蜕变。这可以说是小说的重要主旨所在。
乡村是文学的重要表现领域。乔叶说,“宝水”既是村名,也包含了生活是创作的宝贵源泉的意思。这样的“一语双关”,的确有着惊人的力量,它使小说的内涵,有着无限延展的可能性。《宝水》的语言特别传神,乔叶运用了三成书面语、七成方言土语,写活了人物个性特征、带动了故事推进。小说中乔叶的视角也很特别,她既是乡村的一分子,同时又保有一个外来者的冷静视角。她这样的身份,使得作品不只是聚焦于一个乡村,而是使宝水村的故事与当代中国紧密相连,加深了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
小说《宝水》还真实地反映出了很多的乡村风貌,包括花草植物、庄稼菜蔬、土语方言,不同阶层人物的各色性格等等……内容丰富细致,堪称一幅壮观的乡村生活图景。 卢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