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1952 淮南从此崛起

荣载七十年的新庄孜煤矿

帖广水

版次:A02  2023年03月0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庄孜煤矿大门(2018年)

(上接2月28日A2版)

七十载发展历程

在采访新庄孜煤矿退休老干部李志东,谈到关于解放后八公山矿场的发展时,时年95周岁的他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回忆道:刚解放时,矿场附近的散兵游勇不断骚扰破坏,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清剿土匪,镇压了反革命分子,推翻了压迫工人的把头制,成立了矿山管理委员会,广大矿工扬眉吐气,生产热情十分高涨。1950年2月6日,因上海部分电厂遭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淮南电厂将第三发电所1台2000千瓦发电设备拆装至八公山,建设发电厂,3月动工,9月竣工发电,八公山矿场开始有了自己的电厂(1956年2月6日停止发电,机组调拨山东省新汶煤矿,厂房交淮南肥皂厂)。这年,八公山矿场井下开始使用机械通风,用安全矿灯代替煤油灯,安装了一部640马力的压风机,通风安全得到了改善,还建立了新机厂和轮窑厂。

《新庄孜煤矿志》记载:1950年9月20日,成立的“九·二○”采煤大队,开始使用风镐采煤,提高了生产效率,全矿逐步用风镐代替手镐。11月10日,在南九槽试验单一长壁式全冒落顶采煤法获得成功,受到局、淮矿总工会、中央煤炭总局的奖励和通令表扬。落垛式采煤法随之被淘汰。12月16日夜班,工人陈玉华以6小时10分钟的时间,用风镐采煤88.88吨,超过了全国各煤矿场采煤生产的最高纪录。12月26日中班,风镐手巩振海7小时之内采煤127吨,超过了苏联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的采煤纪录。

1952年8月5日,苏联专家马立柯来矿,参与审议井下一水平(负47米)开拓方案。通过拓展建设,扩展了井下采场,八公山煤矿原煤产量从1951年的40.84万吨到1952年跃至73.97万吨。

1953年,中国借鉴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并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优先发展基础重工业。这年3月,新庄孜煤矿取消人工手镐采煤,采用炸药放炮,首次使用风镐与割煤机采煤。3月5日,新庄孜煤田勘探工程全面开工,目的在于扩大产量。4月,苏联专家尤里耶夫来矿,建议加强矿区北部掘进。当年,朝鲜煤炭相到新庄孜煤矿参观。

1954年4月1日,新庄孜矿井开始第一次改建扩建,设计年产量120万吨,从一水平(负47米)向二水平(负112米)延深,增大一号井、三号井的提绞能力;二号井由绞车提升改为皮带机运输,原煤可以从井底直达地面铁路煤仓。在采煤工作面,1954年3月19日,继前一年使用割煤机后,第一台康拜因割煤机(多功能采煤机)在南部小7槽使用。1955年,原煤产量达到120万吨,提前实现改扩建设计的生产能力。1956年10月底,第二水平投入使用,生产能力正式提高到120万吨。当年,苏联煤炭专家到新庄孜煤矿考察。

1957年4月1日,新庄孜矿改建工程111项全部竣工并使用。1958年5月24日,毕家岗矿井破土动工。10月1日,投入生产。后两矿经历两次分离合并。

1958年6月,新庄孜煤矿开拓第三水平,即矿井第二次改扩建,由第二水平向三水平(负262米)延深,同时开拓直径6.5米的大型立井作为生产副井。1959年11月,毕家岗矿荣获“全国大面积高额丰产矿第一名”“全国水采第二名”。1960年3月,毕家岗矿再次被评为全国17个高额丰产矿第一名。新庄孜矿被评为大面积高产矿。当年,新庄孜煤矿大井产煤251万吨,小井产煤34万吨,总产量达285万吨,成为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矿,上缴国家利税2397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1964年11月,新庄孜延深开拓四水平(负412米),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1970年5月投入生产)。为使矿井辅助提升能力与生产能力相适应,1978年5月,兴建新八号井(1983年正式投入生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1980年,新庄孜煤矿开拓延深六水平(负812米),布置南一、北一、北二、北四共四个采区,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70万吨。

1984年3月9日,新、毕两矿最后一次合并。当年,新庄孜煤矿实际产煤220.53万吨(不含毕家岗煤矿),再次成为华东地区产煤最多的大矿。

1990年,新庄孜煤矿被中国煤炭总公司命名为“质量标准化矿井”。同时,被评为“全省创最佳经济效益竞赛先进单位”和“煤炭工业省级先进企业”。1991年,被能源部、全国煤矿地质工会评为“全国统配煤矿矿际竞赛先进矿”。

2003年,新庄孜煤矿开拓延深七水平(负1000米)工程,分8个采区,设计年生产能力为年400万吨,成为淮河以南最深的煤矿。

2004年8月,新矿开始实施高定位技术改造和扩建13项工程,即第四次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为年400万吨,总投资近5亿元,12月20日竣工。当年原煤产量达到292.5万吨,为建矿以来最高记录。

2005年11月21日,淮南矿业分公司为新庄孜煤矿开工建设现代化新型煤炭矿井——“新淮工业广场”(新工广),采淮河二道河中洲地下煤炭。

2014年5月,李嘴孜煤矿(2004年,李嘴孜煤矿与孔集煤矿合并为孔李公司。2007年,改名为李嘴孜煤矿)并入新庄孜煤矿。

正当新庄孜煤矿通过2004年技改和扩建,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确定推行煤炭行业去产能要求,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决定并经国家批准,压缩矿井数量,新庄孜煤矿作为去产能矿井,七水平开拓延深工程于2015年12月停止施工。2017年11月30日,煤矿最后一批工人分流到谢桥矿,各个矿井逐步关闭。2018年9月底,煤矿全部回收结束。

新庄孜煤矿从1946年探明,1947年开采至2018年完全关闭(采煤至2017年),历时70余年,它是淮南地区曾引以为傲的10个矿中寿命最长的煤矿,也是淮南矿务局职工人数最多的煤矿。1991年,煤矿全民在册职工人数最高时达到19196人。70多年来,共生产原煤1.35亿吨,新庄孜煤矿职工、干部3代人,将他们的智慧、汗水奉献给煤炭事业,供应着淮南和华东地区电厂、厂矿及人民生活用煤,支持江浙沪的崛起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