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讲,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一个人的快乐,植根于自己的内心。若任由负面的念头在脑海中横生,只会拖累自己。懂得取悦自己,屏蔽掉没有意义的外界纷扰,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宁静与幸福。
到了一定年纪,最好的活法就是:关起门,拉好窗,扫净屋。
1
关起门
很多时候,一个人活得不够好,并非因为此刻处境糟糕,而是忘不掉过去。因为被往事纠缠,而错过了眼下美好的风景。
20世纪90年代,杨绛的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离世。原本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顷刻间独剩杨绛一人。
有一天,作家舒展的妻子去看望杨绛。
看到杨绛一个人坐在空屋中,她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杨绛反过来安慰她:“你比钱瑗小四岁吧,傻孩子,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样哀伤?”
此后,杨绛很少出门,大部分时间都在闭门谢客。生离死别,过去的已然成为过去。杨绛关上了这扇门,尽快收拾好情绪,做好余生力所能及的事。 平日里,她就独自在家,把时间花在创作上。
作家玛丽莲·罗宾逊说过:“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每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创造全新的未来。”
人这一生,一路坎坷。追悔莫及的痛苦,失之交臂的遗憾,无力挽回的辛酸。这一切就像门外的杂草与荆棘,若任它肆意疯长,只会荒芜自己往后的生活。只有及时关起回忆的门,从悲伤中抽离,才能心无旁骛地继续前行。
正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此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到了一定年纪,内心装不下太多过往,该翻篇的翻篇,该放下的放下。把往事留在身后,才能将美好拥入怀中。
2
拉好窗
杨绛曾在文章《窗帘》中,写到一位夏洛特姑娘。女孩夏洛特受到了诅咒,只能生活在一间屋子中。她在房间中吃喝无忧,除了不能出门,每天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生活十分惬意。
有一次,她不小心拉开了房间的窗帘,透过窗户,看见外面的人在自由地奔跑,这让她羡慕不已。和别人相比,她感到深深的苦闷。直到有一天,女孩不顾诅咒逃出了房间。
出了门后,她又发现原来外面的人们看似自由,却没有吃食,没有住所,每天都要露宿街头。甚至有人听闻她的经历后,羡慕道:“你的命真好啊,每天都能有地方休息,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女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厌倦的日子,竟是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
杨绛先生在文中说道:“人家挂着窗帘呢,就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人生万象,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剧本。正如《百岁感言》中写的那样:“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总是仰望别人,对自己的幸福视而不见,会乱了自己的步伐。幸福的秘诀,从来不是向外观,而是向内求。把眼睛看向自己的生活,不和他人比较,你会发现,其实,幸福就近在咫尺。
3
扫净屋
曾听过一句感触很深的话:“幸福感强的人,往往家居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之中。”
一个人所居住房间的模样,往往就是他内心的折射。学会把屋子打扫干净,就是在清理内心的思绪,打理自己的心情。
杨绛曾在牛棚住过一段时间。当时,牛棚十分简陋,灰尘满地,梁上吊满了蛛网,屋内只有一张破草席。晚上睡觉的时候,跳蚤和虱子就在草席间穿梭,时不时叮上杨绛一口。有天夜里,甚至有只猫叼着两只老鼠放在她的床上。
那些日子,杨绛彻夜难眠,内心又惊又恐。为了除去这些烦扰,她决定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她找来一些清洁工具,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对牛棚进行了一次近乎改头换面的清扫。屋中气味没有了,门窗内外也不见积尘,即便是草席也铺得工工整整,她还用芦苇和麻绳编织了门帘。
原本破败不堪的屋子,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夜里也不再有蚊虫侵扰了。随着牛棚被打扫干净,杨绛的内心也渐渐回归平静。
《夷坚志》里写:“高堂素壁,无舒卷之劳;明窗净几,有坐卧之安。”打扫是一件奇妙的小事,能锻炼人的耐心和心志,甚至可以让大脑的思路变得清晰,让我们反思更多事情。
打扫房间,也是在打扫自己焦虑的心态。房间干净了,情绪才能流通,心情舒畅了,再棘手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一个干净的环境,会让我们身心愉悦,从而气定神闲,诸事顺遂。
杨绛说:“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炼自己的过程。适时地关起门、拉起窗、扫净屋,就是在填补内心的缺口,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