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生活的风物之美

版次:A06  2023年04月0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读着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不免对江南之地心生向往。而当看完宋乐天所作的《无尽绿》这本书,江南的诱人之处更加凸显。

《无尽绿》是一本充溢着江南韵味的散文集,文中风物并举,一草一木透着乡村生活的烟火气息,字里行间满是对故乡浓浓的依恋。虽然全书以植物为主要描写对象,涉及回忆、考证、风俗与工艺,但并非植物的单纯介绍,而是把物与人结合,物在人眼中,人在物围里,朴素、自然的意蕴通过寻常的文字,渲染着自由、乐观的情怀。

全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江南风土的文章。有回忆类,如《蚕桑故事》;有考证类,如《木莲豆腐》;有风俗记录,如《端午》;还有工艺描述,如《趣味主义》。有人说这本散文集在大片的色彩和风景之下,凝结着“物”的气质。比如书中描写乡土、节气、博物考证、工艺风俗、劳作生息等章节,都把植物凭借自然属性和人的日常融合在一起,把“物用”提炼为情感和成长记忆。其实,物为人所用,人以物为美,都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人们通过生活里的经验与自然亲和着,这种亲和力简单而稳固,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就如作者在书中写的:“喜欢亲近花草树木,对于乡村出身的人来说,也算是自然而然的事吧……”是啊,这种感念对于出生在灯红酒绿城市里的人来说是难以体会的。作者痴迷于对物与自然的感官,让自己精细体味着自然的静动之美。她感知着外界的气候与时节序列,于冷热交替之中,于花开草长之中,品味着这些色彩与气息的诸多变化。虽然宋乐天多年专注于江南风土的观察和记录,但她毕竟不是一个研究植物的专业人士,也不会用专有名词来解释植被的分类,她用自己的方式感悟着身边的一切,记录着一切,同时怀着乐趣和喜悦用文字分享出来。

作者对于家乡风土的认知自带亲切感,生活中的个人经历也是一种珍贵的乡情体验。这本书从作者的观察记忆和实操经验出发,叙述时细腻而温情。书中有关浙江地方风物,从清明果到植物染,都是作者亲眼所见、亲口所尝乃至亲手所做。作者围绕每一项主题都是以亲身的经历和翻检查阅的材料来保持着对故乡的热爱。这种热爱一直贯穿于作者的生命里,书中收录文章近十年之久,这十年只是作者内心对故土依恋的一个缩影,她把故土的风物置于生活的每一寸光阴,愈发玩味出生活的本真。这样一部从内而外散发出求真气息的散文集,那平实的文笔,朴素的语言,洞见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厚重。

江南流暖,故土生烟,看一看《无尽绿》,我心中荡漾着生活的温情。这温情有来自对书中所叙述的风物唯美的鉴赏,也有对生于乡村的感同身受。回想多年前的乡村生活,与《无尽绿》的描述有着类似的经历,因而读着这本散文集,更能引发怀念故乡人、怀念故乡事物的诸多情感了。

陈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