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春雨话清明

版次:A02  2023年04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程晋仓

时光荏苒,韶华飞逝。在不知不觉中,时间的小船又将人们载入到一年春深之处,也将清明节气推送到世人面前。中国先贤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规律及自然界变化,体察一岁之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认知而发明,用于指导军事农耕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独特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弘扬推广普及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脉更好传承延续,中央电视台十套的科教频道精心组织制作并于2018年的清明节当天推出了清明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2018清明之春风春雨话清明》。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概括介绍了清明节气。一般来说,清明节气有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圭表测影法:冬至后105天;黄经度数法:太阳黄经为15°。公历4月4-6日交节。清明也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节目通过清明这一主线来牵引,从节气维度追溯清明之本源,回望审视传统中国的朴素宇宙观和时间观,从节日维度体味透视清明中所蕴含的深邃的中国传统的生命伦理哲学观,从记忆维度探寻刻录华人社会对清明的思悟与怀感。该片结合历史与当下现实,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故事呈现给观众以丰富多样的清明节日主题,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将历史的脉动、文明的赓续、传承的足迹等尽可能地浓缩囊括其中,串联起一个个散落如珍珠般的文化碎片,勾勒出了一幕触发灵思、扣人心弦的宏大历史轴卷,让人久久回味。唯美的画面,动情的倾述,舒缓的音乐,真挚的感言,坦诚的对话,质朴的记录,宛若一首悠扬的歌谣,一幅恬淡旷远的写意山水,一部雄浑奔放的史诗,观天、望星、测象、察变、节气、农事、民俗、生活、劳作、茶园、品茗、景观、生态、环境、人文、哲思、历史、典故、传说、祖训、家事等,伴随着镜头的远近、场景的宕迭、画面的变幻、色彩的明暗、解说的骤缓,借助不同的叙事手段,运用景、物、人、图、文、言等工具,于有限之中见无限,向观众显示呈现出一个穿越古今、跨踏千年、纵横卑阖、宏大博观、回味无穷的叙事空间,传达和唤醒人们对“清明节”这一人类杰出智慧创造出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节日的美好记忆。作为淮南人民,当下可以彰显地方文化自信,引以为自豪的是,自《淮南子·天文训》首次完整、科学系统地记载下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开始,至今已逾越2162年。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第五个节气,一直以来都多是给人以东风吹拂,春光明媚,万物生长,百花盛开,天地寰宇,清新明净的美好印象。古诗词说得好: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伴随着一树春景、细雨落花,总是姗姗来到这美好的人世间,总是给人以清新,给人以淡雅,给人以藯藉,给人以诞生无穷思绪和展开无限冥想。清明分明就是个时间驿站,就如唐代诗人杜牧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般,走到这儿、走到这一天、走到节气的深处,每个人都可能会湿成一滴雨,无论你多忙,无论你在哪,耳畔似乎都会萦绕着声声呼唤,这声音甚至比春天的雨滴更能复苏我们的情感记忆。

在这个节气里,自古代就沿习流传下来诸如踏青、荡秋千、蹴鞠等游艺项目,流行祭祀、扫墓、插柳、寒食等民俗活动,南方盛行养生美食青精饭,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热爱生活,尊崇祖先,重视养生的悠久文化传统。

然而,更令人怦然而动、心潮澎湃的是,该片从更高更深的思想站位、文化内涵和哲理眼光说到,清明节就是一个“根的节日”。千百年来的历史人文积淀、成风化俗和文明传承,已然将之归结到一种神圣的内心情结。如果说春节归乡是隆重而盛大的典礼,那么清明祭祖大多就是平静而深沉的仪式。对于中华儿女而言,无论来自何方、去往何处,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里,蕴藏着血浓于水的故园之情;芳草萋萋的清明时节,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中国人追溯自己精神源头的寻根时刻?

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历来讲究慎终追远,清明节之于我们的意义,在于表达对先辈的缅怀与感恩,保持对传统的敬畏与尊重,从而找到当代人的心灵原乡。片中反复之中阐释了一种理念、一种文脉,即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点,用来标注奉献与感恩、逝去与铭记、过往与未来,给人们一个抚慰心灵的机会,一个静心思考的契机,在缅怀的过程中抚今追昔,追思生命的意义。

然而作为当今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时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清明节却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内涵理解和践行方式,这在片中得以充分的彰显和反映。比如对于很多上班族,清明节未尝不是一个出外远足、让心灵深呼吸的好假期;对于商家,则可以通过厚重的文化赋能,开拓出更多更丰富更能满足人们所期待的特色旅游产品;对于秉承文脉、心系传统的人来说,清明二字则又无法抑制涌动的灵魂而在心灵深处平添了几分思古怀今的幽微之情……如今的清明节,似乎在芸芸众生下,安放着不同群体的不同情感,共同塑造着新时代的文化景观。

但是,正如节日在千年成风化俗过程之中传延下来必然富含了一定的禀性,相对达到或形成一种特定的固化:每一个节日都有其鲜明的特征,清明节也不例外,其本身的悠长意蕴和内涵让复杂的情感得以联通。今天,从这一点上来感悟清明的本真之味,就不得不让人想起:“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这一至真的道理。于己,清明则是自身情感的一个出口;于家,清明是则是来自绿叶对根的一种眷恋;于国,清明则是传统家国情怀的一种体现。有鉴于此,《春风春雨话清明》中所要弘扬和彰显的主旨和表达的韵意,其实已经升腾为一种情愫,清明节其实早已超越一人一事的悲喜,被倾注了故人故土故国的深厚底蕴。所有的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既要缅怀昨日,也要憧憬明天;既要留恋故乡,也要遥望远方;既要心念先祖,也要不忘先烈;既要祭奠逝者,也要呵护新生……清明节让我们学会珍惜当下,更莫要辜负无限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