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科创一体化能力显著提升

版次:04  2023年04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2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2》(下称“《指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较2011年增长了近1.5倍,年均增速达9.47%,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能力显著提升,推动区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指数报告》由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安徽省科技档案馆)共同发布,这是三省一市4家科技智库第4次共同发布该报告。

据了解,《指数报告》以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评价对象,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以及20项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2011年至2021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得分情况。

从《指数报告》5项一级指标变化情况来看,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大,其次是资源共享指标、创新合作指标。相对而言,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两项指标增速稍显缓慢,这启示长三角地区需要加快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营造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环境。

《指数报告》显示,研发经费和人才要素在长三角区域高位集聚。2021年,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强度高达3.0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三成,长三角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政府支出的比重为5.0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两成。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71.18人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

科学前沿布局匹配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所需,为长三角区域科学技术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指数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国际科技论文合作的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肿瘤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三省一市间专利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此外,长三角不断整合产业链并促进资本要素高效流动,支撑起了区域内产业集群建设与创新环境竞争力提升。截至2022年9月,长三角地区1914家上市企业向区域内4381家企业异地投资,长三角地区获投资机构融资企业数超过1.2万家。2021年,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利润高达3594亿元,占全国高技术产业利润的近三成。

据《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