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深处》是一部历史题材散文集,作者朱鸿在讲述每一个历史事件、一位人物或一段历史时,深刻地关注历史深处所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绵延千余年,不断敲击着历史的时空,吸引我们去探寻,去思考。
如果你有什么不满、抱怨,或是感觉自己怀才不遇的时候,看看《历史的深处》可以解除你的困扰。在书中,你将看到一个个伟大的诗人,他们的命运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人出身贫民,费尽心机才熬得一官半职,最终还是逃不过政治的纷争,被斩于马下;有人出身豪门,但时过境迁,一生颠沛流离;有人天资聪颖,几岁便以神童横空出世,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有人学富五车无人能及,最终郁郁不得志;有人为了官职卑颜屈膝……以上这些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啊!可是我们读书仅仅读了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诗话,却很少有人了解他们的命运,朱鸿让阅读者在历史的洪流中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出生到死亡,人太渺小,如同流星闪过,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历史的深处》,我是从最感兴趣的篇章《诗人多难》读起的。一位又一位诗人,一波又一波浪花,心潮随之起伏。在朱鸿的笔下,多难的诗人宛若历史洪流中的一朵浪花。生命须臾,短暂易逝,命运在转折时掀起波澜,那些伟大的诗篇才得以诞生。
如果说,唐朝诗人都做了四平八稳的官,都得到了心理上的平衡,我们看不到生命给予诗人的遭遇,或许今天可能就看不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看不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抱负,看不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豁达了,更不要说去理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寂寞,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精微,品读“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闲情逸致了。
朱鸿并非对历史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分析,事实是,诗人的下场往往都很悲哀,原因在于权力领域的游戏是复杂的,一向是在暗箱之中操作,可诗人的性格却是以美的标准考量生活,于是容易看见假,看见丑,看见恶,看见了就怒气冲天,喜欢批评。诗人过于率真,好激动,遇到问题也不会迂回,所以往往总是碰壁。
除了《诗人多难》篇章外,散文集还收录了《灰堆》《兵马俑之气》《汉武帝与甘泉宫的一个瓦片》等篇,义理与考据相融,思今与追古并行,意远情真,辞丰言简。
朱鸿的散文看似叙事,实则是想借助历史事件透视真相,还原本来面目,并借助叙事传递、呈现、释放自己的思考、思辨和思想。文章带有历史在场性的扫描与透视,又带有现实制高点的俯瞰与观察。作品超越叙事,又提升了格局,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更有所启迪。 朱宜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