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讲:“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少取方可获得,贪多则会迷惑。”生活中,许多人总渴望拥有更多的东西,物质、名利,让自己的世界紧张又忙碌,充满压力与焦虑。然而愚者贪多,智者喜少,凡事以少为贵,轻装上阵才是该有的人生态度。
1
《道德经》有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智者不会夸夸其谈,而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知灼见。言多必失,少言为贵,言语少的人,才更智慧。
从前有一个国王,喜欢设宴来招待他的朋友。每次宴会上,他总是口若悬河,表现自己的智慧。然而,他的言语却常常使人感到尴尬和不适。面对朋友们的渐渐疏离,国王很疑惑。
一天,国王找到一位智者询问原因。智者看着国王说:“陛下,言多必失。智慧并不是靠说多说少来体现的,一个人如果能够思虑周全,把控自己的言语,那么他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国王听后,如醍醐灌顶,他开始反省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三思而后言。很快,他发现身边真诚待他的朋友又多了起来,他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
古语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倾听别人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无休止地张嘴说话。尤其在与他人交往时,应更多地考虑对方的感受,避免过度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当我们学会用心地去倾听、理解和表达时,就能够更好地建立信任、互相理解和尊重,从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世间纷繁,适当的欲望,能促使自己成长,但过度的贪婪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一个人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追求少而精的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与自由。
柳宗元曾写过一篇《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其中的“蝜蝂”,说的正是草蛉的幼虫。
草蛉在爬行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东西,都会抓过来,放在背上。
渐渐地,身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最终,它们都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失去生命。
“人们的欲望,就像风一样,风能助船行,也能使之翻覆,若你控制不好欲望,它就会让你走向失败。”
人这一生,欲望本身并不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欲望却不懂得节制。所求有度,过则成灾。不盲目地追求虚荣和浪费,而是注重自我控制,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稳健。
生命本就是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精神与物质上的权衡取舍,才是一个人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3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虽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但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来把握当下。只有减少不必要的烦恼,才能让自己过得快乐和满足。
契诃夫曾写过一个小公务员的故事。
小公务员在剧院里不慎将唾沫溅到了前排的将军身上,心里害怕极了,但将军其实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小公务员日思夜想,总担心对方觉得自己是在故意冒犯,诚惶诚恐,不能安心,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结果惹得本毫不在意的将军大发雷霆,小公务员也因此吓得一命呜呼。
所谓“大道至简,繁在人心。”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总会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为琐事烦恼,为抉择迷茫。其实很多烦恼,皆因自己想得太多。过度的思虑,会把简单的事搞复杂;过度的忧虑,只会让人焦虑不安。长此以往,既耗废了精力,更拖垮了身体。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与其陷入内耗,不如心无挂碍,对过去释怀,对将来坦然,只安心活好当下。如此,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古语有云:“夫少者,多之所贵也。”言少不招祸;欲少得财富;虑少常快乐。少的力量让生活更有质量。愿你我都能在“少即是多”的智慧中,放下烦恼,活得自在洒脱。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