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 请家长把“一用五看”功课做好

版次:A02  2023年04月2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记者 李严)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家长在尊重孩子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须理性看待校外培训。为了切实保障家长和孩子的合法权益,4月20日,淮南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发出《关于校外教育培训致家长的一封信》,建议家长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做到“一用五看”。

一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

为实现校外教育培训信息化全流程监管,保护学生家长合法权益,教育部研发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合规的培训机构均在平台注册并接受监管。同时,结合平台开发了官方免费软件“校外培训家长端”APP。通过APP可查询正规培训机构名单,“掌上”办理报名、付费、选课、消课、退费。

一看培训资质

培训机构按照培训内容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两种类型。学科类培训机构应同时具有教育部门颁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教学、教研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应具有科技、文化旅游或体育等主管部门颁发的设立核准书,并同时具有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教学、教研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或教师资格证书。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设立核准书)和营业执照(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以及所有教学、教研人员相应证书,均应在机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二看培训行为

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时。以“住家教师”“高端家政”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通过教育咨询公司、文化交流公司等无办学资质的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方式开展线上培训均属于违规培训,请家长予以抵制并向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三看收费标准

培训机构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均应在机构显著位置公示。校外培训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我市学科类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为:10人以下班型为45元/课时·人次,10-35人班型为30元/课时·人次,35人以上班型为15元/课时·人次,每课时45分钟。如有校外培训机构超期超标收费,请您拒绝支付并向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四看培训合同

家长在付款前,务必要与培训机构签订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仔细阅读合同各项条款,避免可能出现的退费纠纷和风险。家长可采取线下签订合同的形式,也可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线上签订。

五看收费路径

培训机构收费实行指定银行、专用账户、专项管理,各机构均应开设培训收费专用账户,由主管部门进行监管。家长务必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将所有预收费缴纳至机构收费专用账户,切勿缴纳至机构其他账户或个人账户,缴费成功后切记索要正规发票,有效避免“卷款跑路”“退费难”等问题。培训机构有义务主动公开其收费专用账户的开户银行、户名、账号等各项信息,请家长主动拒绝“私人转账”“私下交易”和培训贷等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市已经开通了“双减”工作监督举报电话,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现违规培训行为时,可拨打各级教育、科技、文化和旅游、体育等主管部门电话进行投诉举报(工作日8:00-12:00,14:30-17:30)。具体内容请见淮南日报公众号或登陆淮南市教体局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