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这个人与众不同,大多数人都喜欢满月,而她却喜欢弯月。
还记得有一年,别人都绣花好月圆的图案,并且把绣好的图案做成枕套,求的是美满团圆。可母亲偏偏要把图案中的满月改成弯月,别人都笑话她,说她这样绣不好看。她却笑着说,绣好的弯月图案做成枕套,晚上枕着睡觉都觉得美。
母亲的确对弯月情有独钟。
别人赏月都喜欢赏满月,一轮大而亮的满月高挂空中,是夜空创造的美丽奇观。可是母亲并不在意满月,甚至在中秋节和元宵节这样的日子里,她也不会招呼我们赏月。反而是天上出现一弯月牙的时候,她会仰望夜空,欣喜地对我们说:“瞧,月亮多美啊!这月牙像人笑起来时弯弯的眼睛,多好看!”可我和哥哥并没有觉得弯月好看,并且对母亲的喜好不解,于是问她为何喜欢弯月。母亲凝望着天上的弯月说:“你们听说过一句话吗?花开则谢,月满则亏。满月是到了极致,天道忌满,人道忌全,太满了不好。”那时,我和哥哥并不能完全理解母亲说的这番话。
父亲却像母亲的知音一样,不停地颔首微笑,然后向我们解释道:“你们妈妈的意思是说,天下的事没有完满,完满就意味着将要走向衰落,就像满月一样,圆满反而是亏的开始。弯月则相反,弯月意味着有无限的可能,每一个弯月都会向圆满走去。”哥哥听懂了父亲的解释,我则依旧一知半解。
我只知道,母亲经历过一个富足的大家庭的由盛转衰。她小时候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后来这个大家庭一夜之间一落千丈,她的生活由巅峰跌到低谷。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母亲就有了“弯月情结”。她像有某种信仰一般,固执地以为所有的圆满都意味着即将走向衰落。“花无百日红,月无常圆时”,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一开始,我觉得母亲是个忧患意识太重的悲观主义者。她不追求圆满,不奢求事事如意,即使在顺境中也会思虑重重。她当了几年初中的代课教师,有一大摞荣誉证书。有一年,有个代课教师转正的机会,所有的人都以为母亲会以绝对优势胜出,可后来母亲却败给了一个同事。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聊天时,我和哥哥都为母亲鸣不平,她却抬头看看天上的弯月,平静地说:“我早就想到这次的事成不了,没啥!现在咱们家的日子过得这么好,我再转正了,这日子就太圆满了。太圆满就不好了,得留点缺憾才行。就像这天上的弯月,看着就让人觉得踏实。”我们坐在院子里,听母亲讲关于弯月的缺憾之美。她说,不管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都是美的。弯月没有圆满之时的恐慌,不会时刻都担心失去,所以有种淡然之美。弯月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在渐渐变圆,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一种美。原来,这才是母亲追求的境界。
不可否认,母亲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母亲的“弯月”人生,也对我产生了一些影响。时光匆匆逝去,如今我已经是一个中年人。这些年里,我经历过无数次得到和失去,也经历过人生的高光时刻和至暗时光。回首往事,我觉得有不少缺憾。不过,我已能够坦然接受生命中的缺憾。每当我与圆满擦肩而过时,就会在心里想,圆满未必是最佳境界,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