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4月18日A2版)
冬去春来,龙王沟与淮河之间呈现出一个U形河槽,紧邻淮河的一侧隆起了一座人工岛。船塘已经有了大模样。此后的两年时间,船塘工程作为淮南市人民政府首批兴办的市政工程,一直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市长金流多次到船塘工地视察,鼓励施工人员加快进度,保证质量,把人民政府的承诺落到实处。随着工程进度的深入,这座小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1951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是对治理淮河施工人员的鼓舞与鞭策,船塘工地上掀起了劳动竞赛的热潮,工程进度显著加快。入夏以后,受汛期雨情水情影响,船塘工地不少塘口出现塌方,施工人员紧紧守护船塘与淮河相联通的两端,不让淮水倒灌。
汛期结束后,及时排除塘内积水,做好工程维护。入冬以后组织人力继续开挖。仅1952年4月5日至5月27日的48天中,动员民工4409人从事船塘施工开挖。1952年6月,省辖淮南市人民政府,继续把船塘开挖作为市政重点工程,市长陈庆泉来到工地,向施工人员嘘寒问暖,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船塘工程成为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一个缩影。淮河之滨,越堆越大的小岛不仅成为船塘工程的象征,也成为淮河岸畔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不懈的坚持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特定时代,受制于工程设备的缺乏,船塘工程的开挖是在一锹一锨一滴一滴血汗的原始状态下进行的,开挖出来的泥土也是在一筐一挑一路歌的豪迈激情中越垒越高的。
随着土方量的增加,开挖的难度与日俱增,塌方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困难与危险,施工人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施工。市人民政府为船塘施工竭尽所能地提供支持,保证了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
1952年夏汛与冬汛相叠加。当年10月,淮河流域连续降雨,淮河水位再次升高,船塘工地发生内涝,大量积水无法排出,边坡连续出现塌方现象。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冬季的到来,工程仍然无法正常进行。为了确保船塘工程的稳定,施工人员组织人员进行巡查,下水对工地塘口进行维护。工程维护难度很高,由于塘口再度塌方,1名施工人员殉难。但是,船塘工程施工人员没有畏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尽力维护,为下一步的施工奠定基础。
笔者在参与《淮南城建志》编纂过程中,在淮南市政工程公司听到过当时参与船塘施工管理人员描述:1952年秋汛之后,淮河水位一直很高。当时水泵马力不足,无法排干船塘内的积水。由于工程接近尾声,船塘开挖基本到底,边坡新土在雨水的冲刷下不断塌方,每次巡查都很危险。要知道,船塘底部是平的,水很深,加上局部塘口没有开挖到位,陡峭的施工现场被积水泡得松软,随时都会塌下来。而边坡上的泥土滚落下来速度极快,万一落在小船上,极易酿成事故。到1953年春,淮河水位仍然很高,不仅原有积水无法排干,甚至多次出现淮河水倒灌入船塘的危机。人们普遍担心,万一两端的保留堤被淮河水冲破,船塘必将发生大规模塌方,整个工程将毁于一旦。在这样的情况下,市人民政府及时组织人力加固保留堤,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洪,使得淮水没有继续倒灌,船塘工程度过十分危急的一个冬春。
1953年3月,淮河水位开始回落,船塘工程继续施工。随着春季的到来,不少施工人员离开工地返乡,施工人员出现缺口,船塘工程队多方动员,组织人力赶至汛期洪水到来之前完成最后的收尾工程。
《淮南市志》《田家庵镇志》《淮南城建志》《淮南水利志》等对淮南建市以后最重要的市政工程——田家庵船塘工程都有记述。综合资料信息如下:船塘工程由皖北行署交通厅负责规划设计,工程呈U形(马蹄形),总长1340米,横坡1:2。实际施工过程中,开挖并不完全统一,底宽20至40米不等,口宽39.12米至82.54米不等,挖土深度4至10米不等,底纵坡为二千分之一,全部工程计划土方75万立方米。工程结束后,实际完成土方量57.7632万立方米(受水浸影响,局部工程没有完成原计划)。整个船塘工程完成总投资41.8亿元(折合新人民币41.8万元),以工代赈发放九二米320.221吨。前后参与船塘开挖的施工人员近4万人次。
四、安澜的祈愿
大禹治水的传说家喻户晓,巫支祁治水神话耳熟能详。至今,巫支祁仍然被锁在盱眙古城的淮井之中。而“淮之水,淮之水,春风吹,春雨洗。青于蓝,绿染指。鱼不来,鸥不起。潋潋滟滟天尽头,只见孤帆不见舟”的清淮咏至今荡漾在心头。田家庵淮河大堤上“安澜牛”寄寓着古往今来人们治淮的理想,昭示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田家庵船塘建成后,厚实的淮河大堤与小岛隔着一湾清水相望相守,为往来穿梭的船只提供了憩息的港湾,拔地而起的小岛,很快成为船民们上岸居住的所在。先是有少数船民结起庵棚作短期居留,继之,庵棚变成草舍,再变身为板房、土坯屋,岛上人烟渐集,街区俨然。船塘与小岛,很快成为船家的世界,船民积久的期盼成为现实。
1954年夏,一场百年不遇的流域性大水降临淮河,田家庵,高达24.03米的水位令人瞠目,千里淮北尽成汪洋。船塘为无数漂泊的小船提供了庇护。由于洪水来势太猛,小岛如同一叶扁舟,船塘工程经历了最严苛的考验。这一湾浅浅的河槽,遭遇大水的反复冲刷,泥沙堆积其中,船塘迅速淤浅。大水之后,船塘已是面目全非。而大水之后的小岛,则挤进更多择水而居的船民,成为聚落。
随着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造船水平的迅速提升,淮河水面船舶吨位不断扩展,自身有了防御洪水的能力,田家庵船塘的功能渐渐失去,船塘日渐淤塞,最终成为浅滩。而随着淮水安澜目标的实现,田家庵船塘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然而,那一段历史并未走远,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始终是人民政府的历史自觉。船塘与小岛,如同一方蒙尘的碑碣,只需稍稍擦拭,那镌刻下的文字,在历史的天空中依然熠熠生辉。是记忆,也是昭示: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新时代的淮南,走过暂时的困难时刻,必将迎来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