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要想往上走,最大的阻碍不是贫穷,而是家庭中的内耗。”家里有什么样的氛围,就会有什么样的气运。整日为琐事争执折腾,鸡犬不宁,家早晚会衰败。相反,一家人事事体谅,处处包容,自然和顺美满。戒掉以下3种内耗,就是一个家庭走上坡路的开始。
1
戒掉批评指责
看过一则故事。
妻子总为一些小事,对家人大吼大叫。女儿弄乱了房间,儿子将课本忘在学校,丈夫回家太晚,都会被她劈头盖脸地痛骂一顿。
有一次,她在家准备晚餐时,大声招呼家人过来帮忙。丈夫和儿子忙着玩游戏,只有女儿过来摆好了一家人的餐具。可她不但没有表扬女儿,反而生气地嚷道:“你就只会做这么点儿小事?”
女儿觉得委屈,跟她顶了几句嘴,她便不依不饶地责骂孩子不尊重自己。丈夫听不下去,帮女儿辩解,她又将矛头转向丈夫:“都怪你太惯着她!”
不过是一件琐事,最后扰得一家人争执不休,大动干戈。
都说家是承载温暖的安乐窝,可一旦充斥着冷言恶语,它就成了制造伤痛的炼狱。就像作家德赛莱所说:“容忍和体贴,没有这两样东西,家庭还成什么家庭呢?”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勺子总有碰到锅沿的时候。如果总是锱铢必较、针锋相对,只会让亲情产生裂缝,将彼此越推越远。亲人不是对手,无须一争高下;家也不是战场,不必论谁胜败。
小事不计较,大事不责难,在纷争中各退一步,家庭才能真正成为遮风挡雨的港湾。
2
戒掉相互拆台
俗话说:“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
长久而稳固的关系,往往离不开彼此之间的帮衬和支持。一家人,更是如此。
朋友大伟最近心情很低落,他的儿子习惯用左手写字,但是孩子爷爷让他用右手写字,因为大家都是用右手写字,听爷爷一说,孩子就又换成右手写字。
大伟看不下去了,坚持要他用左手写字。一是因为用左手写字是儿子的个人习惯,二是因为他认为左手写字的人会更聪明。于是孩子就又从右手换成了左手。
大伟和父亲当着孩子的面争执了半天,孩子一会儿左手,一会儿右手,不知所措。他也不知道自己该用哪只手写字,因为用右手写字爸爸不高兴,用左手写字爷爷不高兴,只好是谁在说话,就按照谁的说法做。
在一个家庭中,看似一点小事,却各自为营,势必会折腾得鸡飞狗跳。
有句话说得好,家庭这辆马车,需要全家人规划好方向,朝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跑得又快又稳。
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庭里的成员应当统一目标,各司其职。做决策前有商有量,出现分歧及时沟通。
彼此相互扶持,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日子才能蒸蒸日上。
3
戒掉掌控欲
每次读到朱自清的《背影》,总会被其中的深沉父爱所打动。但实际上,朱自清的父亲曾十分强势,父子俩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朱自清结婚后,他和妻儿的大事小事也都要由父亲做主。
当时,朱自清每月从学校领回工资,总是一半交给父亲,一半贴补小家。他接连有了3个孩子后,家里的开销变大,交给父亲的钱就少了。
父亲对此很不满,认为儿子的钱应该由自己来支配。
为维护自己一家之主的威望,父亲还擅自去找校长,取走了他全部的薪水。面对这样的控制,朱自清忍无可忍,愤然从学校辞职,带着妻儿搬到了外地。
随着年龄渐增,父亲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写信向儿子表达了悔意,表示不再干涉他的生活,这才缓和了父子关系。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出过一个“浆糊逻辑”。
简单来说,就是家庭中没有边界感,一方总想掌控另一方,久而久之,令人窒息的控制欲会逐渐腐蚀亲情,让彼此心生隔阂。
真正的爱是尊重,是成全,是得体的退出,而不是控制,不是牺牲,更不是放弃自我。不管是父母、伴侣还是孩子,都是与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而不是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
彼此理解,平等沟通,卸下套住家人的枷锁,才会有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人到了一定年纪,真正决定你生活质量的,其实是家庭。没有谁愿意生活在一个矛盾丛生,争吵不断的家庭。而一个家庭的幸福度如何,取决于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守护好亲情,经营好家庭,同舟共济,家庭自会兴旺发达。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