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公元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曾先后担任九江(淮南国废后,寿春及周边一度改设为九江郡)、庐江太守。
《后汉书·卢植传》述其“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卢植刚毅有大节,豪爽能饮,不喜辞赋创作,具济世情怀。少时曾与郑玄(一代经学大师,东汉末期,古文学家,著名大儒)师从东汉著名大儒马融学习,深研细读经典,不泥前人之句,通晓古今之学。作为汉明帝明德皇后亲戚的马融,家庭富裕,每每讲课时,常安排有美女在家中堂前轻歌曼舞,卢植却不为所动扰,始终专心听讲,数年如一日,从不斜视偷看。由此马融对卢植异常青睐,悉心调教,倾囊相教。
卢植学成之后,收徒授课。有一位名叫高诱的学生,尤其对卢植所授的《淮南子》兴致盎然,铭记于心。卢植充满济世情怀的讲解,激发高诱深入到《淮南子》所蕴藏的深远精神世界探寻大道之论,多年的积淀也为其日后注解诠释光大《淮南子》思想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根基。二十多年后,当《淮南子》濒临失传之际,见世俗已多不知《淮南子》,作为一代大家的高诱“乃深思先师之训,参以经传道家之言,比方其事,为之注解,悉载本文,并举音读。”(高诱《淮南序目》)开启了对《淮南子》训诂之序幕,高诱赞叹《淮南子》“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故夫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是以先贤通儒述作之士,莫不援采以验经传。”(《淮南鸿烈解叙》),引致社会对《淮南子》的持续关注,从而使《淮南子》流传至今。
其实,卢植被后世传颂,还必须专门一提的是,在卢植众多学生中,出了两位广为人知的三国时代名流人物——刘备和公孙瓒。
卢植被传颂不仅如此,更多的是关于他性格刚正,敢于直谏之事。《明嘉靖寿州志·秩官列传》记其:“少事马融,通古今之学,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有恩信,累迁尚书,拜北中郞将。”
《后汉书》载,窦皇后之父窦武因援立汉灵帝刘宏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掌控朝政。当时窦武意欲大肆封爵族人,卢植便以布衣身份上书窦武,劝阻了窦武封爵行为。
此后,卢植对州郡的屡次征召重用,均未予回应,直到建宁(公元168年——公元172年)年间,被征为博士,才步入仕途。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任其为九江郡太守(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他到任后,深入调研,了解情况、精准施策,叛乱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治理,从而快速平定叛乱,恢复了地方平安泰宁的秩序。后因身体健康原因,卢植辞去官职。 其后,江淮地区又发生叛乱,朝廷又因卢植曾在九江郡平叛治理威信名声俱佳,又派其往庐江郡担任太守。卢植以治理九江郡方式,把握大局、站位高远、廓清利弊、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深达政宜、赢得民心归服。
当时,由名士蔡邕(蔡文姬之父)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卢植主动上书,毛遂自荐参与获准,与马日磾、蔡邕等共同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其后汉灵帝认为写书是无关紧要之事,便又任命卢植为侍中、尚书。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汉灵帝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率军平定由冀州钜(巨)鹿郡人张角发动的震动朝野、八州响应的黄巾军起义。卢植连战连胜,张角率众被逼退至广宗县,据城死守。卢植率军包围广宗县城,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此时,汉灵帝派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中检查军务,了解战况。有人劝卢植趁机向左丰行贿,遭到卢植义正辞严地拒绝。左丰因未从卢植这里获一丝好处,怀恨在心,返回雒(洛)阳向汉灵帝进谗:“臣看广宗县城容易攻破,卢植却按兵不动,难道他是想等上天来诛杀张角吗?”汉灵帝震怒,下诏免除卢植职务,并用囚车押其回雒(洛)阳,判处重刑(减死罪一等)。 随后又任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去冀州平定黄巾军,但董卓战败。
同年八月,朝廷改派皇甫嵩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皇甫嵩获胜返回雒(洛)阳后,上书汉灵帝,平定冀州黄巾军是因卢植谋略周密、用兵得当,获胜全是按部署而行,功归卢植,于是卢植官复尚书职。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管控朝政,听信袁绍等人建议,意图铲除宦官,甚至要征召并州牧董卓进京,卢植知道董卓生性凶悍,难以掌控,日后必为朝廷后患,竭力劝阻,但不为何进采纳。
同年八月,因政变,何进被杀,董卓进京,果然把持朝政,凌虐朝廷,事态发展到欲废黜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召文武百官商讨的境地,当时无人敢言,只有卢植一人出面反对,董卓大怒,下令处死卢植,蔡邕闻讯亲往谏言董卓为其求情,议郎彭伯也劝阻董卓:“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董卓只好作罢,仅将卢植免职而已。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取得冀州,礼聘卢植为军师。一年后,卢植逝世。临终前,卢植交待其子不用棺椁,仅着贴身单衣,挖土穴薄葬。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军北伐征讨柳城,途经涿县,通告守官称赞卢植生平,派人为其扫墓。《后汉书·卢植传》载录了曹操赞卢植之句:“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这也是“楷模”一词的最初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