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老天靠科技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

版次:A01  2023年04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张明星 付莉荣 摄影报道

“再过10多天,结出的水果黄瓜就可以陆续上市了。”4月25日,安徽州来绿港智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洋高兴地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介绍。

走进位于凤台县的安徽州来绿港智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园进行探访,在水果黄瓜种植区,记者看到一株株黄瓜秧长势良好,已开花结果。

“这是我们半个多月前种上的,有23万株,种植面积达10万平方米。按照往常产果情况,每天可采摘12吨左右。”李洋介绍,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苏、福建等地。

在这里,不同于过去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成为主旋律;在这里,告别了传统农业的“靠天收”,不受天气变化影响,而是根据市场行情来调整农产品种植。

据了解,该产业园是一个以现代设施农业为主的高科技农业项目,总投资6.8亿元,项目总占地面积1180亩,农业高端设施面积44万平方米,其中玻璃温室面积28万平方米,新型装配式拱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16万平方米。项目从2020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并于2021年10月投入试运营,二期果蔬深加工预计2023年底前逐步投产,三期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园于2022年9月中旬逐步投产使用。

园区采用江苏绿港温室建造技术、全天候气候控制系统、智能化水肥控制技术、自动化物流系统、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食品溯源系统、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贸易系统、标准化新型椰糠栽培技术体系等,产量指标、生产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记者在园区1号玻璃温室樱桃番茄种植区看到,一串串樱桃番茄长势良好,十分诱人。园区工作人员介绍,樱桃番茄口感非常好,黄串的比红串的要甜,从去年12月开始采摘,可持续采摘至今年五六月份,深受市场欢迎。在温室通道上方,有一块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着室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环境控制情况。

据州来绿港生产负责人吉海翔介绍,智能化玻璃温室能自动调节作物生长的光、温、水、气、肥等条件,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同时,采用椰糠栽培技术,与土壤栽培相比,省水、省肥、省力、省工,可以避免土壤灌溉水分、养分的流失和浚漏等,植株生长速度快、长势强、产量高、品质好。

在今年3月16日至19日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3·上海)上,安徽州来绿港智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积极组织参展,向上海市民宣传推介。展位前,顾客盈门,鲜嫩的水果黄瓜、甜美的樱桃番茄等产品受到上海消费者喜爱,同时也吸引了社区团购平台、采购商等关注,积极洽谈,谋求合作。

据悉,凤台州来绿港智慧农业产业园全面投产后预计营收可达2亿元以上,其中蔬菜销售收入6000万元、加工销售收入1.2亿元、种苗销售收入1500万元、其他营业收入500万元。未来2至3年计划在凤台县大力发展园区3000至5000亩,由州来绿港负责种苗、技术、生产资料和销售的投入,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工投入,带动当地就业约1000人,实现蔬菜产业转型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