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雪峰 通讯员 李亮 摄影报道
5月,是褒扬劳动者的日子。前不久,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表彰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决定》中,中煤新集口孜东矿通风区监测队队长戚向男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是我国技能人才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是给予高技能人才的顶尖荣誉,能够取得此项殊荣,也标志着中煤新集公司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迈向了更高水平。
戚向男今年37岁,中共党员、高级技师。从事煤矿工作15年来,始终扎根生产一线,认真学习新工艺、新系统、新设备。他抓关键、通原理、重现场,潜心钻研,致力创新,在矿井一通三防工作上先后获得2项国家专利和20余项创新成果。他带领的创新团队累计完成创新成果50余项和修复损坏设备500余台,为企业累计创效达800余万元。
戚向男曾获“淮南工匠”“淮南市五一劳动奖章”“国投集团技术能手”“安徽省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追逐梦想的过程,更是人生一次又一次蜕变的过程,隐藏了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奉献和拼搏。
精益求精
执着探索的工匠精神
2008年,22岁的戚向男怀揣梦想,带着一张中专文凭来到新集公司,成为一名矿井瓦斯监测工。从学校到矿山是一个新的开始和体验,生产现场和想象却差之甚远,每天都是轰隆的机器声和一碰就能让手和衣服沾满油污的艰苦环境。戚向男没有退缩,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从电路板、电路结构到设备组装,他琢磨不停。工作当中遇到问题他及时请教、讨论研究,或翻阅书籍。面对工作中每一个技术难题,他首先从如何操作学起,到如何收集数据,再到技术成果转化,力求学以致用。每次上岗前认真消化技术措施,工作中向同事请教,充满“钻”劲;下班后,抱起专业书废寝忘食地“啃”,养成了每天看书、上网查最新专业资料的习惯。他相信“一点点沉淀,一步一个脚印,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的时间,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历练成为技术“大拿”,并先后在公司和集团公司技能竞赛上夺得第一名。
创新研发
勇攀高峰的责任担当
2020年,为解决监测工日常传感器维护、调校等工作困难和登高作业带来的危险,他经过3个月的摸索与创新,发明了传感器升降装置,不仅解决了监测工的维护调校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提升了工作效率,由每次调校需3人配合减少为1人即可。
2021年他又因矿井传感器在吊挂方面经常被上级部门检查提出,且吊挂不好,容易造成数据失真现象这个难题,他发明了传感器支架,不仅可以有效监测数据,还做到了可随意变化角度和调整距离远近,填补了传感器吊挂方面的空白。目前,2项创新技术均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匠心传承
镌刻卓越的团队丰碑
他在思考如何解决工作难题的同时也致力于技能服务。工作以来,他6次担任新集公司技能竞赛裁判、6次担任新集公司技能考评员、5次参与新集公司考试题库编撰、1次受邀担任安徽省技能竞赛裁判员。
为帮助职工技能更快提升,2016年他建立了“戚向男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把工作室作为传承技艺绝活的基地,每年授课90课时以上,累计培训700余人。实现了从“技能大师1人作贡献”到“‘1+N’作贡献”的提升,先后培养出80多名技术骨干和30余名高技能人才。带领的徒弟先后获新集公司、中煤集团及省市级荣誉。他所带领的技能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市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面对荣誉,戚向男说:“成绩属于过去,精彩属于未来。我将以百倍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要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精神、诠释着工匠精神,激励和引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团队在“一通三防”监测监控战线上再建新功。
图为在技能大师工作室里,戚向男正与团队人员探讨新技术在矿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