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对两座6000年前墓葬 开展多学科实验室考古发掘

版次:04  2023年06月0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马鞍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的陶猪

新华社客户端南京6月3日电(记者 朱国亮)江苏省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6月2日邀请不同学科专家,对两座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开展实验室考古发掘,并在线上进行直播。

这两座墓葬来自无锡境内的马鞍遗址,距今有6000多年。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马鞍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26座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

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考古工作人员在野外对其中20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发现一批石器、陶器、玉器;对其余6座墓葬,整体打包提取,转运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拟在其“探源科考舱”内进行多学科实验室考古发掘。

2日,在“探源科考舱”内,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体质人类学、岩石矿物学、微生物学、微痕分析和科技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对其中两座墓葬进行了多学科考古发掘。记者现场看到,考古人员发掘出两具较为完整的人体骨骼,同时对墓葬内微生物等多方面信息进行了提取和采样。

前期的考古发掘就显示,马鞍遗址及其墓葬中不仅有陶器、石器、玉器,还有不少保存较完整的6000年前的人骨,这在南方同时期的墓葬中不多见,为后续开展新石器时代体质人类学研究、食性分析、古病理研究、古DNA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刘宝山介绍,由于在野外考古中,墓葬内的各种微生物信息,包括这些人骨中蕴含的信息不易保护和提取,容易遭受环境污染,因此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决定将其整体打包提取,转运至“探源科考舱”内进行发掘。邀请不同学科专家前来一起考古发掘,通过不同学科交叉研究分析,有助于了解马鞍遗址所在地6000年前的环境状况、生活生产水平、人类体质情况。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公众开放了此次考古发掘全过程,并邀请有关媒体进行线上直播。这次直播受到不少考古界人士和文物爱好者的关注。

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首次对马家浜文化时期遗址运用最新的科技考古手段进行考古发掘并直播,向公众进一步普及了这一长江中下游的古老文化,也以实物印证了无锡在马家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