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秀”之季到了 防病益寿这样做!

版次:A04  2023年06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医养生讲究“顺四时而从阴阳”。《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万物繁茂秀美。此时人们应顺应“夏气长旺,阳盛于外”的季节特点,从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调摄,以达到防病益寿的目的。

夜卧早起 适度出汗

《黄帝内经》指出,夏季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昼长夜短,人们应顺应天时,适当延后入睡时间,但仍应于子时(晚11时至凌晨1时)之前入睡;适当早起,可于卯时(晨5时至7时)即自然界阳气升腾之时起床,以养护阳气。由于夜间睡眠时间相对缩短,夏季午间可小憩20~30分钟,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持精力充沛,又可避免正午时分外出,以防暑热炽盛伤及人体正气。

炎夏酷暑、阳热旺盛之际,人体汗孔多处于张开状态,汗出相对较多。这是机体维系阳热盛而不亢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夏季当汗,但不宜过汗。长时间处于高温、暴晒的环境之中,或者劳作、运动过量等,会导致汗出过度,易伤津耗气,同时易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夏季宜适度劳作、运动,防止过度出汗。

此外,不要过于贪凉近冷,如久处低温空调房、用冷水淋浴等,以免风寒贼邪透过开放的汗孔,侵袭肌肤、筋脉、骨节乃至脏腑,困厄阳气,阻闭经络,从而导致口眼歪斜、关节疼痛、上吐下泻等症状。

调畅情志 静以养心

心藏神,与夏气相通应。盛夏酷暑,天气闷热,心阳得夏暑之气容易亢盛生火,扰乱心神。另外,汗为心之液,暑气当令,汗液外泄,易耗伤心阴,使心神失于充养。因此,夏季人们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问题。《黄帝内经》指出,夏季应“使志勿怒”,即宁心静气、避免暴怒,通过调神,使阳气得舒、心得所养。

调护脾胃 食以养阳

夏季过食寒凉,会对健康造成诸多不利影响。第一,过食凉食冷饮可阻闭意欲浮散向外的阳气,虽达到减少出汗的消暑目的,但当汗未汗,正常的津液困阻于体内,就会变为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从而引发胸闷、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

第二,夏季人体阳气浮于肌表,阴气内伏脏腑。此时脾胃本就相对温煦不足,又复加凉食冷饮,从而导致功能受损,易出现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因此,夏季饮食宜温不宜冷,要以顾护脾胃、养护阳气为原则。

此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湿热之邪易困脾伤脾。人们可适当选用佩兰、藿香等具有芳香化湿作用的食材,以及茯苓、薏苡仁、莲子等具有健脾渗湿作用的食材,以醒脾、健脾、运脾。

冬病夏治 防治未然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治疗手段之一。冬季天寒地冻,阳气处于闭藏状态,因此对于一些偏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治疗往往见效相对缓慢。而盛夏伏天,阳气充沛浮散,正是驱散体内阴寒之气的好时机。所以,在夏季采用内服药物或穴位敷贴(即“三伏贴”)、针灸、拔罐、刮痧等外治方法,以扶助阳气、驱散邪气,有利于调节机体阴阳的平衡,进而达到防治某些“冬病”顽疾(如哮喘、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目的。

来源:健康报 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敬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