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消暑“凉”方

版次:A05  2023年06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魏青锋

小时候在乡下,一到夏季,天就像着了火,那时还没有冰箱和空调,空气都是滚烫的。在煤矿上班的父亲曾说要买台风扇,可每次回来肩挑背扛一大堆东西,不是洗衣粉、肥皂、胶鞋,就是一大包劳动布衣服,却不见风扇的影子。时间长了,母亲也觉得风扇没了指望,何况用电金贵,若真买了风扇,倒不见得会舍得用。有先见之明的母亲在麦收过后,把留的麦秸秆给后巷的六婆拿去,又送六婆几个鸡蛋,不几天,就取回几柄麦秸扇。我们都喜欢六婆编的扇子,金黄色的扇面,边缘用彩色的毛线收着边,看起来就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带着一股淡淡的麦香,走到哪里我们就带到哪里。一把麦秸扇,细心点可以用好多年。

每天放学回家,我们先把扇子摇起来,然后不约而同地揭开水瓮,通常水瓮里会漂浮着一颗圆西瓜。村里隔几天拉着架子车的西瓜贩子会来一次,那时几乎家家都用麦子来交换西瓜。小半口袋麦子可以换几个西瓜,抱回家后全部放进红薯窖里。红薯窖是农家户的天然冰箱,地底下阴冷潮湿,瓜果蔬菜能保鲜半个月。

隔几天就取出一颗西瓜,冰在水瓮里刚挑的清冽井水中,等我们放学回家,急不可耐地从水里捞出来,剖开,顿时清甜的气息就在空气中弥漫……那时西瓜还是稀罕物,并不经常有,常常揭开水瓮,映入眼帘的是浮在水面上的一洋瓷盆糖腌西红柿,撒在西红柿上的粒粒白砂糖,冰碴似的闪着清冷的光,看得眼睛都冰冰凉凉的。

吃过了糖腌西红柿的夏日甜点,歇息一会,就该母亲的风味凉面上桌了。夏天的凉面,母亲在和面时会打几个鸡蛋进去,这样面粉会更筋道。面条煮熟后,倒入灶台边准备的冷水中,几分钟后捞出沥干,随后再加入熟豆芽、黄瓜丝、土豆丝等,准备的调味料有葱姜蒜汁、油泼辣子。炎炎夏日,吃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母亲牌风味凉面,不仅可以解暑降燥,还可以消乏解渴、健胃消食。

除了凉面,隔三差五,母亲还会做一顿浆水面鱼。母亲一直说,浆水是面鱼的魂儿,好的浆水呈牛奶样的乳白色,闻着就有一种清爽甘冽的味道,飘着青棕色萝卜缨子的酸浆水浇在金色的面鱼上,瞅着就像活泼的鱼儿在水里自由游弋,水草丰饶,鱼翔浅底,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呢?

母亲和村里大多数婶子一样,进入夏季,最喜欢煮绿豆汤,但母亲的绿豆汤又跟她们的不太一样,每年母亲会在花圃里种一小片薄荷,薄荷适应能力强,只需跟其他花草一样浇水施肥即可,要不了多久,有纹理的圆叶子就层层叠叠长出来。每到煮绿豆汤时,母亲就会采摘七八枚薄荷叶洗净放入锅中,绿豆在沸水中翻滚,颜色渐深的叶子在水中旋转浮沉,绿豆汤要文火慢煮,才能煮出绿豆的沙味,然后放凉,就是我们的清凉饮品。喝一口,软糯爽口,回味甘甜,既有绿豆的清爽,又有醇浓的薄荷香,缕缕清香如同积聚在心中,随着呼吸慢慢释放,不仅冲淡了夏日的暑气,还消除了内心的烦躁,夏日的暑热时光也慢慢变得清静而美好。

伏天的夏夜闷热异常,母亲早早擦洗了凉席铺在房顶上,我和姐姐抱着小枕头,四仰八叉地躺在席子上,数着满天星斗等母亲来给我们讲故事。那时候,一边在房顶上纳凉,一边听母亲讲故事讲谜语,就是一天中最期盼最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