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交通脉络” 助力城市发展

版次:A02  2023年07月0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记者 付莉荣)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转的根本保障,与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交通构成了城市发展的脉络,是基础设施的骨骼,影响着城市用地布局,承载着人们的出行,串联着人们的生活,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

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当前,我市抢抓发展机遇,突出交通先行,强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稳经济促发展。

目前,我市市域道路已实现网络化、快速化,全市交通网络里程10085公里,基本形成以高速高铁为动脉,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干支结合的交通网络体系。中心城区道路红线宽度20米以上的市政道路共57条,中心城区路网实施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老城区建设时间早,现状道路等级较低或道路空间被侵占,部分通道存在“瓶颈”路段,受多重因素制约道路改扩建。

针对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取多种举措优化交通基础设施。

首先,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统筹推进,对主要道路沿线进行合理的土地预留和控制。强化城市道路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对接,以及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民航等规划衔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效益。并结合城市道路与其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布局,对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园区等土地使用高强度区域强化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其次,建立专班保障用地需求,高效审批推动项目落地。同时,提升市政道路通行力,科学谋划停车设施。打通市政断头路﹑下穿桥,从顶层设计、建设模式、政策角度三个“出发”解决停车难问题。

未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通过以上举措不断优化﹑完善﹑夯实我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体系,认真落实“交通强市”战略,积极抢抓机遇,助力美丽淮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