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事故中,淹溺事故是头号杀手。近期高温,又正值暑假,这些溺水急救知识,家长和孩子一定要牢记:溺水的损伤程度与时间相关,获救时间越早,损伤越小。急救成功的五个关键的环节:预防、识别、提供漂浮物、脱离水面、现场急救。
预 防
①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②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避免单独接近水源。
③游泳前应做好热身、适应水温,避免抽筋。
④远离激流,按照场所要求穿救生衣,避免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充气式游泳圈,因其容易爆裂。
⑤不建议公众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进行水下闭气前的准备。如有可能,应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
识 别
及时识别溺水征象非常重要,溺水者通常并不会大声呼喊救命,可表现为5个征象:面朝岸边、口露水面、头向后仰、身体直立、爬梯动作。
发现溺水者后,应大声呼救,寻求附近人员的帮助,并立即拨打110、120急救,寻求专业人员的援助。
提供漂浮物
提供漂浮物,防止淹没。
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可向遇溺者投递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将遇溺者拉回岸上。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
脱离水面
只有在安全情况下才这么做!
若需要入水救人,施救者应从背后接近,可用一只手从溺水者的腋下插入后握住其对侧的手臂,也可托住头部,用仰泳的方式将其拖回岸边。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应蜷缩自沉,待溺水者松手后再行救助。
现场急救
遵循ABCD原则,即按照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s)和除颤(defibrillation)的顺序急救。
1.检查反应
拍打双肩,观察溺水者是否能说话,是否有眨眼和肢体活动
2.呼叫援助
呼喊求援,拨打120,并获取除颤仪 (AED)
3.开放气道
侧头迅速清理口鼻内的泥沙水草,仰头提额开放气道。
4.判断呼吸
5~10秒内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溺水者存在自主有效呼吸,应置于稳定的侧卧位 (恢复体位),以免因呕吐导致气道窒息。
5.人工呼吸
如果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样呼吸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确保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运动。
6.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对人工呼吸没有反应者,立即开始30:2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7.使用AED
迅速擦干胸前皮肤,AED开机,并按照语音提示操作。
8.重复ABCD步骤
来源: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