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教孩子, 才不会适得其反

版次:A04  2023年07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暑假来了,孩子长时间在家,考验着家长的教育智慧。通常情况下,家长看到孩子做他们不乐见的事情时,往往习惯进行批评和说教。比如,“不要每天玩得那么晚,对你身体不好,早点睡!”“整天打游戏,再这样下去,我把网断掉!”“让你出去是为了你好,别人家的孩子我管吗?”孩子的许多状态都需要我们去管教,但如何管教才不会适得其反呢?

学会描述而非说教

有过类似经验的家长会发现,在大部分现实情境中,运用说教的方式未必能带来好的效果。孩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就是一番抗争。所以,当你想要“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学会简单地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这样,孩子会很清楚你在说什么,并且在接受这种表达方式时,他们会少点戒备心理和逆反情绪。

如果孩子沉迷于打游戏,家长可以这么说:“从下午开始到现在,你已经连续玩了4小时,这个时间有点长了。”对于不做作业的孩子,家长可以说:“放假都好几天了,你似乎连作业本都没有拿出来。”或者说:“我发现你的书包,这几天都没有动过。”

这样表达的原则在于,我们只是在叙述我们所看到的景象,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了评判或是下了命令。在心理学中,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为描述性语言而非评判性语言。研究表明,采用描述性语言与孩子沟通,更有可能与他们对话,或者说,更有可能达到我们的预期。这样做的效果,远好于我们采用训斥的语言。

和孩子好好说话

采用简单、清晰、直接的表达方式,会比指责、命令、恐吓等表达方式更有效,因为即便是年幼的孩子,也能明白你所表达的重点,并给出语言或者行为上的反应。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你所见的描述是某种带有魔力的语言,能立刻制止孩子表现出的不好行为。这只是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教育,光停留在理念上是不够的,家长也要学习如何与孩子好好说话,有意识地琢磨如何表达好那些需要说的话。

“你很久没有动书包了”,传达的意思与“你应该去学习”并无根本上的不同。但前一种表达方式,与后者相比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第一,它能避免将孩子逼入戒备状态。对于家长的话,孩子也许会防备一下,但描述性的语言,会让他觉得家长并没有责备自己。

第二,我们的描述是想给孩子带去一项任务,那就是借此启动他们自己的理性思考。帮助孩子,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社交。我们还需要帮助他们学会怎么提升自控力,怎么进行理性思考,这些能让孩子受用一生。如果我们说“你别玩游戏了”,从微观层面上体会,这等于我们不需要孩子去培养什么能力,只需要孩子听我们的就行。而“我看到你在电脑前坐了很久”的提示,可以给孩子机会去独立思考,去判断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

第三,描述性话语可以开启一段对话。这里面蕴含着一个意思,那就是孩子在做了家长不乐见的事情时,家长的反应是与他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让他解释。如果有必要,我们还可以给他一个机会去辩护或者道歉,并针对他的行为可能造成的麻烦提出解决方案。

“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让我知道吗”“我不太清楚”……这些话对教导孩子很有用。当你尝试着用描述的方式来表达时,你可能会发现,这在孩子身上激起的反应是很不一样的。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有可能会暂停正在做的事情,并开始思考,甚至还愿意与家长对话。这才是父母们需要把握住的管教时刻。

来源:健康报 作者:杭州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所主任医师 骆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