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忠
我们即将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窗外烈阳正当空,徐徐散发着耀眼又饱满的热,在生机盎然的世界中留下似火的印记。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让我们相约“点点萤火相伴,朵朵荷花盛开”时。
大暑,公历每年7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开始,正值“中伏”前后。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音比太蔟。意思是说,小暑增加十五天,北斗斗柄指向未位,便是大暑,它与十二律中的太蔟相 对应。
明代黄道周撰写的《月令明义》中记载,大暑的物候: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第一候“腐草化为萤”
萤,指萤火虫。这里有两种不同的记载。
其一,“化萤”说。萤火虫是卵生的昆虫,往往在腐败的枯草上产卵,大暑时节,卵化而出,古人认为是腐草变成了萤火虫,这是一种误解。
其二,“马蚿”说。在《吕氏春秋·季夏纪》《淮南子·时则训》的记载中说:“腐草化为蚈(qiān)。”
高诱《淮南子》注中说:“蚈,马蚿(xián)也。一曰萤火。”蚈,也叫百足虫,节足动物,有细长的脚15对,能捕食小虫,有益农作物。
《白氏长庆集》注中说:“蚿,百足虫,似蜈蚣而小,能毒人。”
第二候“土润溽暑”
溽(rù),《说文》中说:“湿暑也。”这里说,盛夏酷热,土壤潮湿高温。
《吕氏春秋·季夏纪》高诱注记载:“夏至后三十日大暑节,火王(wànɡ)也。润溽而漯(tà)重,又有时雨。烧薙(tì),行水灌之,如以热汤,可以成粪田畴,美土疆。”
意思是说,在大暑时节,火气最盛,可以把杂草除掉,晒干,烧成灰,用热水灌到田里,成为增加土地肥力的最好举措。大暑时节,最适合水稻等植物生长。
第三候“大雨时行”
大雨,指暴雨、雷阵雨等。本句意思是,狂风暴雨等时常来临。
大暑与民俗
大暑与农事、生态资源保护
大暑节气,民间有赏荷花的传统。盛夏六月,荷花盛开。
我国对荷花的记载很早。《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写道:“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意思是,山上生长着桑树,湿地开满了荷花。
《陈风·泽陂》中也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在那湖泽的堤坝内,长满了蒲草和荷花。就是说,早在春秋时期,荷花已经成了诗人们歌咏的对象。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的高洁、莲的气度、莲的秀美、莲的志趣,跃然纸上。
当今赏荷的胜地,有北京的什刹海。清代沈太侔撰写的《春明采风志》中说:“什刹海,地安门迤西,荷花最盛。六月间士女云集,皆在前海之北岸。同治间忽设茶棚,添各种玩意。”
北京颐和园,也是当今京城最著名的观赏荷花的地方。大暑时节,泛舟昆明湖,这里到处是荷花的世界:翠盖红花,香风阵阵;碧波荡漾,万绿流翠。
杭州西湖荷花,天下闻名。早在南宋时期,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意思是说,里湖、外湖和重叠的山岭,清秀美丽。三秋时候,桂花飘香;暑夏季节,十里荷花。晴朗天气,吹起悠扬的羌笛;夜色朦胧,唱起美妙的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人人喜笑颜开。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在《晓出净慈送林子方》诗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穷无尽碧绿的莲叶,同蓝天相连接;在阳光的映照下,朵朵鲜红的荷花,那样的娇艳美丽。这里展现的是西湖荷花最美丽的画卷。
大暑时节的农事和农谚有:“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这里说,大暑天热度不够,立秋以后就会大热。这就是常说的“秋老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暑天就要炎热,否则五谷就不能成熟。“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就是说,暑天结束,连续阴天,就会大丰收。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这里讲的是小暑、大暑的对应关系。小暑是阴天,大暑会暴热。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这里说,小、大“暑”和小、大“寒”四个节气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联系。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黍子在小暑时节收获,谷子在大暑时候收获。
《淮南子·时则训》中说:在这个月里,树木生长旺盛,不准砍伐。土地潮湿,气温升高,常有雷阵暴雨,有利于砍草沤制肥料,将粪肥施到田间,来增加土地的肥力。在这个月里,不能够会盟诸侯,不兴办土木工程,不劳动大众,不兴起兵戈。命令女官染织衣服,白黑、青赤等各种纹饰,两两搭配;青黄白黑,色彩鲜明,没有不是质地优良的。
大暑美食与养生
大暑饮食与养生习惯中,一般喜用莲藕类食品。夏天常用莲子汤,能清热解毒、补中强志、养神益脾。
宋代药学家唐慎微撰写的《证类本草》中,引用南朝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太清诸草木方》记载:“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莲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实九分,阴干捣筛服,方寸匕(bǐ),令人不老。”
就是说,莲花、莲藕、莲子,按照各取七、八、九分的比例,阴干捣碎成粉,用筛子筛过,用一寸见方的勺子,每次服用一勺,可以延缓衰老。
清代潘荣陛撰写的《帝京岁时记胜》中说:“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记载了莲子的不同品质。
徐珂撰写的《清稗类抄》中说:“京师夏日,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宴客。
陈抟《二十四式坐功图》中记载:“大暑六月中坐功: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视,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大暑与文化
魏朝建安文学家王粲、曹植、刘祯等人,都写有《大暑赋》,其中“才高八斗”的曹植写的最为著名。前面几句:“炎帝掌节,祝融司方;羲和案辔,南雀舞衡。映扶桑之高炽,燎九日之重光。大暑赫其遂蒸,元服革而尚黄。”
炎帝,就是神农氏。祝融,为南方火神。羲和,掌管天象历法。南雀,即南方朱雀,主管南方七星。扶桑,太阳升起的地方。
意思是说,炎帝主掌节令,祝融管理四方。羲和拉着太阳的车子,南方朱雀舞蹈在衡宇。辉映着扶桑树高高的炽热,燎烤着九个太阳的重重光芒。大暑天赫然的蒸腾着,黑色的服饰热得不行,而变成了时尚的黄色。
可见,曹植的《大暑赋》,大气磅礴、内涵丰富、用韵铿锵、句式严整,确实是才子之笔。
唐代大诗人杜甫,55岁时写给表弟崔评事的诗,名称是《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题目叫“毒热”,可知暑热已经达到了极点。前面四句写道: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夏天的“大暑”,属于“火”;其后的“立秋”,属于“金”。
虽然节气已经运转到了秋天,但是杜甫所在的“荆扬”,就是夔州,仍然是酷热难当。树林子下面,只有一个“塌翼”即垂下翅膀的诗人,而水中连行船的人都躲了起来。
大诗人的手笔确实不寻常,凝练的几句诗,就把当时的时间、气象、地域、境遇等,以及年老多病、漂泊之苦,传达给了远方的亲戚,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