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里,凉鞋、拖鞋等是人们纳凉的法宝。因为制作简单,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足上用品就类似于凉鞋的构造,它是由原始的包裹物演变而来的。每个地域的古代文明时期都曾出现过不同形式的草编鞋,只需在鞋底系上带子或绳线。
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的鞋子,发现于美国密苏里州境内,距今约8000年。它是由植物纤维编成的凉鞋,为美洲土著人所穿,草鞋的植物编织材料有稻草、麦秸、玉米秸等多种选择。草鞋在中国古代社会也是必需品。《诗经》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其中的葛屦就是以葛制成的草鞋,先秦人将这种草鞋称为“屦”。
在周朝,无论地位的尊卑,众人皆可穿草鞋。哪怕是周朝的王室,也将草鞋作为夏季用鞋的标配。鞋子与衣服的搭配是与身份和地位有关系的。比如鞋子需要与衣服的颜色、款式匹配,《仪礼》中说,夏天穿葛屦“玄端黑屦”“素积白屦”,即夏天穿用葛草编结的鞋子,若身上是黑色的衣服,则要穿黑色的鞋,若穿腰间带褶的白色丝织衣裳,则用白色的鞋子搭配。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其中的芒鞋也是草鞋。在古代社会生活中,草鞋是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古代的侠客隐士常以穿草鞋为豪。因为草鞋的原料来自大自然,就算到现代,崇尚自然的人仍然爱穿草编凉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新型的“凉鞋”——木屐出现了。与草鞋相比,它更耐用。在宁波博物馆中,就保存了一双起源于良渚时期的木屐,至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属良渚文化遗物。
木屐是最早的拖鞋样式,南北朝时又叫“呱嗒板儿”。它一般以质地坚硬的木板制成,搭配布带、革带等。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其中的“谢公屐”就是一种木屐,它的发明者是“山水诗派”鼻祖、南北朝的谢灵运。
谢灵运出身名门望族,他性格洒脱,对官场并不在意,但是对游山玩水颇感兴趣。他发现,爬山时如果将木屐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更能在登山的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他根据想法改进了木拖鞋,使它成为流行一时的潮流产品,史称“谢公屐”。这种改良后的拖鞋很受欢迎,甚至还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地。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