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乐华
南宋著名史学家姚宽的著作《西溪丛语》,评论诗文,考证典籍,为后人辑佚考证提供了诸多有借鉴参考价值的宝贵资料。
《西溪丛语》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天衣寺有一泓半月泉,隐于山岩之下。之所以称为“半月泉”,是因为即使逢农历每月十五月圆之时,由于岩石的遮掩,泉中所映月影也只能看到一半。
后来,偏偏有个好事之人“不赏半月赏满月”,劳神劳力、费尽千辛万苦,把遮掩该泉的岩石凿掉,并易名为“满月泉”。可是,他哪里料到,满月泉世上多多,可谓千篇一律,倒是半月泉极为少见。对此,姚宽说:“甚可惜!”
流年似水、浮生如云。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穷其毕生之功、费尽一生之力去追求盛名与圆满,就像那位“不赏半月赏满月”的好事者,可到头来却弄巧成拙,落下个“甚可惜”的下场而贻笑大方。
岂不知人的一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残缺的人生才是真实的,才是常态的。就像月亮最圆的状态只是很短的时间,接着就要变成缺月,最明亮的时候一过,接着就开始变暗。所以,满月永远是易逝的,处在残缺状态的月亮,时间维持得最久,也最能给人无限遐想与深思。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件事是十全十美的,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创造美,欣赏美,因为残缺也是一种美。
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大才子解缙,曾亲自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他在《霁月诗》中与月宫中的嫦娥姐姐有一段颇具诗意的对话:“我起问嫦娥,圆缺何太苦?何不常教似玉盘,一片团团照千古。嫦娥笑我何太愚,世间万物有盈亏。不论春花何浓艳,当时秋叶还凋衰。四时寒暑迭往来,百岁光阴犹反掌。颜回好学陨青春,彭祖千年亦黄壤。”
“世间万物有盈亏”,正如古人常说“月圆则缺,水满则溢”,又说“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上苍总是很公平的,不会让一个人永远拥有圆圆的满月,时不时地会让你我的心灵触摸一下残缺的半月。譬如,艳花零落、好景不常在,因为自然界的春天不会永驻;美人迟暮、容颜留不住,因为生命的光阴总不停步。譬如,上苍给予我财富,可能会夺去我的才学、智慧,也可能会夺去我应享有的天伦之乐,甚至会夺去我的健康、生命。人的一生总是处在“拥有这个、失去那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半隐半显的半月状态,总是交织着幸运与不幸、欢笑与泪水、平坦与坎坷,所谓“一帆风顺”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而已。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人生如月,亦有圆缺。生活不必太完满,残缺也是一种美,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自得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