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 科技范

版次:01  2023年08月1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8月9日上午,潘集区泥河镇大树李村一望无际的稻田里,一架无人机正按照预定程序,在稻田上空3米左右的空域里来回穿梭喷洒农药。当日,这架无人机完成了600多亩农田的农药喷洒任务。

与此同时,距离这片稻田不足400米的位置,村民李锁正背着一台撒肥机在农田里喷撒肥料。半天时间,他家16亩水稻全部施肥一遍。

“农业科技发展太快,我身上背的已经算是上一代的撒肥机了,即便是这样的‘老家伙’也比人工效率高。”李锁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当下各类农业机械几乎成了新农人的标配,打药用无人机,撒肥用撒肥机,收割用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种地智能化已成为普遍现象。

走访中,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了解到,从地上到天上,科技已经成为我市助力农业丰收的左膀右臂。

本报记者 苏国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