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静气是一剂良药
古人说:“静以修身,静以养心。” 面对纷扰的世界,唯有静下来,才不会被现实裹挟,才可以在自己的内心修篱种菊。
淝水之战中,东晋与前秦对阵,前者兵力不足10万,后者号称有百万虎狼之师,形势十分险峻。
此等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全国一片惶恐,唯有丞相谢安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处理各种军务,并派8万精兵前去抵御。
平日里,谢安照样下棋、弹琴、饮酒、作诗,就是闭口不谈两军对阵之事。而出发之前,主帅谢玄特地前去请教破敌之计,谢安神情泰然,答道:“朝廷已另有安排。”
看到谢安胸有成竹的样子,谢玄心中大定,和其他将领们各司其职,各练其兵,军民上下,严阵以待,最后大败秦军,取得胜利。
“心浮气躁者,难成大事;沉着冷静者,百福自集。”人有静气,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静,是临危不乱的气魄,也是渡过难关的智慧。唯有冷静处事,才能洞察事情的本质,作出正确判断,使得诸事顺利。
2
锐气是一场逆袭
人生不过百年,转瞬即逝,没有拼搏过的人生,终将是一张白纸。
被称为“修齐治平一完人”的曾国藩,他的成功离不开百折不挠的锐气。
曾国藩带领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想不到,一开始竟遭遇惨败,元气大伤。曾国藩想要跳水自尽,幸好被手下救起。
在给朝廷的奏折中,他如实汇报自己的战绩是“屡战屡败”,请朝廷责罚。但最终,在自请处罚的奏折当中,曾国藩把“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
同样的4个字,传递出曾国藩顽强的精神和意志,也正是靠着非胜不可的决心,最终扭转乾坤。
生活给我们出了一道又一道难题,把我们当初的激情消耗殆尽。就像《曹刿论战》中描写的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如果退让,最后必然溃不成军。只有刚强,困难才会为你让路。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不失去向上的锐气,意念就会激发身体,产生巨大的能量,从而改变时局,实现抱负。
3
骨气是最大的底气
徐悲鸿曾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早年,他去欧洲留学,当时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歧视。
在一次聚会中,一位外国学生说:“你们根本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这番话激怒了,回应道:“冲你这句话,我们比一比,看看到底谁是人才!”
从此以后,徐悲鸿更加发奋学习,去博物馆学习临摹时,常常带上一块面包和一壶水,一坐就是一整天。
他的努力引起了法国画家达仰的注意,达仰邀请徐悲鸿到他的画室,亲自指导他画画。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学成归来。
人可以穷,但不能没有骨气。人若没有骨气,就像是无根的飘萍,生活变得麻木不已。
有了骨气的支撑,就可以变得无所畏惧,勇敢地淌过苦难的河谷,攀越重重山峦叠障,抵达光明之境。
4
志气创造无限可能
《孟子》有云:“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当一个人有了志向,身体就会激发全身的潜力,帮助他去完成。
王阳明从小志存高远。当时,世人皆以步入仕途为荣耀,而他却想成为一代圣贤。
然而,他的圣贤之路却充满了艰辛。因为得罪了刘瑾,被廷杖四十,流放贵州龙场。在条件艰苦的石洞中,他“持志如心痛”,不忘圣贤梦想,终于悟得“心即理”的命题。
他一生战功赫赫,力挽狂澜,稳定了风雨飘摇的王朝,却很少受赏。后来,他急流勇退,辞官讲学,将“知行合一”哲学思想发扬光大。
临终前,他留下八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求。”为了梦想,王阳明矢志不渝,终成伟业。
只有在身处逆境时,仍能保持坚定志向的人,才能脱颖而出,走向巅峰。
有人说:“纵使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心中有斗志,不轻言放弃的人,才能看到人生的另一番绝美风景。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