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很难一帆风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烦恼与困难,无论人生走到哪个阶段,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是前进的办法却很相似,往往是确定目标,坚持努力,提升自己。真正优秀的人,总是有志气、能坚持、懂谦逊。
1
有志气
古语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一个人立上等的目标,最后可能只达到中等成绩;而如果立下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下等成绩;如果立下一个下等的目标,就可能什么目的也达不到。
人无论是治学还是做事,都要以“优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有志气、有勇气。
蒲松龄曾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其中所讲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在项羽小的时候,曾遇到秦始皇出巡的车队,当大街上的人群都慑服于秦天子的威仪时,他则对自己的叔父说:“彼可取而代之。”
项羽成年后起义抗秦,在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时,他没有退缩,而是凿穿了渡河的船只,砸碎做饭用的锅,烧毁了附近居住的房屋,以此来表达只进不退、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立志决一死战,于是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最终,巨鹿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使秦军元气大伤,没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自此,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多支军队都归他统率和指挥,威名传遍天下。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人生路上,困难和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有人在逆境中自怜自伤,有人却斗志昂扬。只有在身处逆境时,仍能保持坚定志向的人,才能脱颖而出,走向巅峰。
凡成大事者必有志,人唯有志,有毅力,才能有所作为。志在千里,方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2
能坚持
《道德经》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想做成一番大事,就不要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而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懂得从细微小事做起。要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究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欲成大事,当须步步为营、愈挫愈勇。
这样的典范,当属刘备。他创业艰难,从织席贩履到60岁称帝,多少次从头再来,但他始终没想过要放弃。
在徐州被吕布背刺后,他咬牙委身于曹操帐下等待机会,最终成功借刀杀人复仇吕布,同时得到机会外出领兵自立,鱼入大海,鸟上青云。
在荆州蹉跎时,他也曾为髀肉复生而哭泣,感慨自己已到中年却还未得基业。但依然坚持抗曹不弃雄心,之后联合东吴,在赤壁截断了曹操的南下之路。
五十多岁入蜀作战,终于拿下益州三分天下,纵观汉昭烈帝的一生,几乎没有什么轻松的时刻,但他却能始终顶住压力,艰难前行。
所有优秀的人,都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优点,从未见过没有毅力的人能成就事业。
诚如《道德经》所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要想取得成功,不仅靠闪光的才华、逆天的好运气,更靠能锚定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厚积薄发。
要相信,一心朝着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优秀的人,总是有着持之以恒干成事儿的毅力。
3
懂谦逊
晚清名臣曾国藩有言:“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可以说,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很多时候是失败者最常见的通病。
春秋时期,吴国一开始仅仅是个小诸侯国,但是经历吴王寿梦、阖闾的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到了吴王夫差一代更是达到了顶峰。
吴王夫差艾陵之战败齐,夫椒之战败越,黄河之会盟晋,一时风头无两,国土大为扩张,吴国也一跃成为东南霸主。
然而前无古人的伟业让吴王夫差日益骄傲,他没有听从忠臣伍子胥的劝告休养生息,反而持续为争霸中原努力,忽视了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就在吴王夫差骄傲地频繁攻伐齐国时,勾践却在积蓄力量,广纳贤良,并在国事上听从他们的意见。
公元前474年,越国攻灭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而死,从一代雄主到兵败身亡,仅仅过去了9年,可以说夫差死于他的傲慢。倘若夫差能够谦逊地听从伍子胥的劝告,早点发现勾践的野心,也许吴国能就此站稳脚跟,彻底成为春秋霸国。
时刻反躬自省、韬光养晦,切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优秀的人,总是有着谦逊内敛稳住事儿的本领。
《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总是效法天,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总是效法地,厚德载物、勤修德行。
优秀的人,通常都是敢想敢干,有志气;不屈不挠,能坚持;自省自励,懂谦逊。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