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是一个有弹性的容器,可以不停地蓄积尿液。膀胱的下方是尿液的出口,即尿道。在正常情况下,当膀胱充满尿液时,会通过神经系统向大脑发送信号,使人产生排尿的紧迫感。当大脑判断周边环境适合排尿时,会放开尿道括约肌,将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膀胱跟大脑在“沟通”时出了问题,比如膀胱里的尿液只有一点,却跟大脑“说”已经满了,这时人就会出现尿急的现象。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组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夜尿等症状,伴有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没有尿路感染或其他明确的病理改变。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于泌尿系统结石。在我国,男性发病率为5.9%,女性发病率为6%,整体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40岁以上的成年人患病率超过10%。
膀胱过度活动症有哪些表现
尿频 在正常饮水量的情况下,白天排尿次数大于8次,夜尿大于2次,且每次尿量小于200毫升。
尿急 一有尿意即迫不及待地要排尿,难以控制。
急迫性尿失禁 突然有尿意,需马上去厕所,稍微晚点就可能尿裤子。
为什么会发生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膀胱逼尿肌不稳定 膀胱外包裹的一层肌肉叫逼尿肌,如果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挤压膀胱,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神经中枢传递异常 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异常,尤其是膀胱传入神经异常,可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
膀胱感觉过敏 膀胱感觉过敏者在尿液较少时,就可能有排尿的欲望,引起膀胱过度活动症。
尿道功能异常 若存在前列腺炎或其他疾病,可能使膀胱邻近组织的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
其他原因 精神疾病、激素代谢失常、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改变、盆底脏器脱垂等,都有可能造成或者加重膀胱过度活动症。
如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已明确病因的患者,可以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未明确病因的患者,首选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 主要是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包括限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2.5升),避免饮浓茶、咖啡、酒精等。肥胖是尿失禁的风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体重能够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膀胱训练,如控制排尿间隔的时间训练、盆底肌功能训练等。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通过药物缓解尿频尿急和夜尿增多的情况。
手术治疗 通过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进行神经调节手术治疗,包括经皮胫神经刺激治疗、骶神经调节术治疗等。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