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脉动与梦想发芽之地

版次:A06  2023年10月1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我读了吴非的《人与讲台》这本书,感触颇深。从书中89篇讲述讲台“日常”的文章,我看到了很多同行孜孜耕耘的身影,而读他们,也正是读一路探索、有收获也有遗憾的自己。

我边读边沉思:跟书中的老师们相比,我有时缺乏智慧,有时缺乏耐心,有时缺乏他们对课堂的深远认知。对于我这样一名执教三十年的老教师而言,这样一本记述教育日常和梦想的书籍,真是相见恨晚。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教师,用爱和梦想在辽阔的课堂播撒种子,用智慧把偏见与误会化解成诗;他们帮助困境中的孩子迈出表达的第一步,在反思中引领教育重新回到常识……

读这本书,我总是被他们的激情与梦想所感动。对他们而言,“讲台”不只是讲台,讲台的内涵连接星空、衔接大地。是的,最好的教育,是培育探求的趣味,发展学生高尚的好奇心,课堂和讲台无处不在。韩巧霞老师的《到博物馆去》,学生在博物馆开始了有趣的学习,在活动中观察和发现,培育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那开放性的讲台,多么广阔深邃!王荟姝老师的《学生把学校画成梦了》,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把那道曾被调皮孩子留下深深浅浅脚印的长廊内壁,变成了呈现“未来之梦”的画作园地。那样特殊的讲台,又多么亲切!王恒的《我的课堂》,由当年的语文课代表所讲的难忘的一节语文课受到触动,进而感悟到,真正能拨动学生心弦的,不是精心准备、千锤百炼的公开课,而是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即兴而起的活动……生活中处处有“讲台”啊,那些不刻意而起的瞬间,是师生心灵真正交融的时刻,也是教育智慧闪光的时刻。

讲台是教师全部生活的一部分,但有追求的教师会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教育资源并获取灵感,平凡的讲台因此变得不平凡。那里,明亮的光照得进来,新鲜的风也吹得进来。面积并不宽畅的教室,教师却能打通四壁,把学生引向辽阔的地平线。

读这本书,我总为教师们的智慧、学养和境界所折服。学生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价值追求。那些竭力不被世风压进平庸模子的教师、心中有“人”的教师,他们的智慧和理想会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周键老师的《一念之差》,其实是一“字”之差,他不忍心将“偷”字冠以稚气的孩子,用一个“带”字悄悄改变了事件的性质,这体现的是教师的体谅和智慧。他巧妙以信任的力量,避免学生在羞耻中丧失自尊,从而走上自求进步之路。在张小兵老师看来,每位学生都需要鼓励,需要等待,不能把分数看得比人更重要;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慢”,绝对不能演化为一场生死竞争的赛跑。他的《不一样的“阿慢”》,让人看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更像农业和林业,学生成长和发展要经历必需的过程。

平凡的讲台岁月,讲台上的教师其实也在“学”,“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教师是照亮学生前行的灯盏,而这盏灯也会照亮自己的人生。

《人与讲台》一书,也让我看到许多像我一样坚守基层教育的身影。

每个教育者和每个接受过教育的人,生命中都会有难忘的讲台故事。那里有妙不可言的细节,也会有意料不到的枝节;那里呼应着心灵间的呼唤和感召,也暗示着某种走向与未来。讲台边的教师啊,你给一点光亮,就有一批孩子走出黑暗;你撒一粒种子,就会有梦想悄悄发芽。

而讲台边的老师,一直在发光。 米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