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翔
日常交通中,骑行、开车有个小磕小碰在所难免,而小磕碰发生后如果没有当事人或他人在场,行为责任人会不会认错、买账,则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品质。本报报道,国庆期间,我市大通区九龙岗镇市民柴先生的爱车倒车镜被一位女士骑电动车不小心撞坏,当时柴先生并不在现场。事后,该女士给柴先生打去电话并互加微信,约定节后再修。节后上班一忙,柴先生竟忘了修车的事,倒是这位女士发微信、打电话给他,多番催促修理。维修后,费用比当初的预算多了不少,但该女士二话不说,便把钱通过微信转给了柴先生,令其格外感动。
损坏赔偿,本属天经地义。事件中这位女士的做法理所应当,但想来却又“不同寻常”。发生磕碰时,柴先生不在现场,也没有人揪住不放,这个时候,这位女士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主动负责,一是溜之大吉。而她选择了主动担责,联系车主。看似不逃避责任的一件小事,但往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因为要负责,就要付出代价。车主是不是通情达理?自己的过错会不会得到原谅?如果车主揪住不放再施以讹诈怎么办?就算双方调解成功,修车也是一笔费用,或许过程还会很麻烦……正是考虑到这些,有人可能会没有勇气面对,况且利益受损方不在场,反正事情也不大,不妨侥幸一走了之,虽然违背了道德和原则,但起码一身轻松。
而这位女士却选择了直面责任。中国古代道德观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慎独”,就是强调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一样。无论事情大小,主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原则的坚守真的让人心头暖暖。
接下来,女士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不仅不用受损方催促,还在对方遗忘时主动提醒履责。这种言出必行、负责到底的精神亦显可贵。虽然女士付出了真金白银,但她却在道德考验和利弊权衡中成了赢家,赢在了人格品位上,赢得了他人的尊敬。
一件小事,让我们看到了敢于直面责任、将诚信进行到底的精神在闪光。希望这样的“不寻常”能够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也希望人人都能以人为镜,扪心自问,永远不输在人格的答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