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秋天的门前

版次:A05  2023年11月0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徐立新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我哪也没去,就在乡下的老家待着。

那间跟我年龄差不多大的老屋,已被父亲修葺一新了。室内增添了卫生间、洗浴间,房前屋后也浇上了水泥地坪,非常开阔洁净。

清晨,我从鸟鸣声和桂花的浓香中醒来,走到塘埂上,两塘波澜不惊的清水,让人看着心情舒畅,紫色的水葫芦花沿着塘边开了一圈,很美!

埂上的一棵百年银杏树,树叶已开始泛出黄色来,和不远处的青青柳叶相呼应,很和谐。

继续朝前走便是我家的菜园,丝瓜直条条地挂在攀爬架上,葫芦圆乎乎地吊在铁网上,大白菜清清白白地长在地上,南瓜胖乎乎地窝在藤叶丛里,还有成块嫩绿的韭菜、青菜,自家菜园里的菜,看着放心,吃着更放心。

再向前走便是长满了茂密树林的小山,它是我童年的乐园,观鸟雀、捡蘑菇、捉知了、打松塔、摘茶叶、躲猫猫,几乎好玩的事,都可以在小山上完成。走到小山顶上便可以看到南边远处更高的远山,它们像一座座巨型雕塑,一直耸立在我的心中,未曾改变模样。

逛了一圈,回到老屋吃过早饭后,我在门前的水泥地上摆上了一套露营用的折叠桌椅,然后泡上茶,摆上筷碟,放上侄儿送我腌制好的糖醋生姜和新花生米。

我邀请父亲坐下,下盘棋,喝杯茶,吃点姜,品下花生米。我和父亲不在一起生活,平日里也难得一聚,像这样能共享一段休闲时光并不多。

下完棋父亲走开后,我坐在门前看书,秋光很好,天空很蓝,微风吹过房边的松树林,发出低沉的响声,有种拖着长长漂亮尾巴的鸟儿,不时地从枝头飞过,姿态优雅。

中午,我把小柴炉搬到了门前,放上铁锅,烧了几道家常菜,然后和父亲坐在门前吃了顿午饭,喝了几杯果酒。

吃完后,我在椅子上小憩了一会,然后继续看书,等待夕阳的来临。父亲则在地坪上铺晒了红薯、黄豆、玉米,他要我把这些老家的土特产带回城里去。

夕阳有多美呢?美得让我在它的镜像里重回童年,似乎应验了“归来依旧是少年”。

晚上,我坐在门前看月亮从东边的松林间升起,它像一个巨型蛋黄,红红的,圆圆的,冷冷的,有时会被阴云遮住一些,无能为力似的;有时又能冲破遮挡,霸气十足地露出原原本本的全貌来。这是故乡月啊,它曾照过我家族的先辈们,也照过少年时的我,只是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已有多年没能在中秋时分看到过它了!

月亮上来了,地上也亮堂了,仿佛披上了一层银霜,秋虫也开始唧唧唧地叫了起来。都说秋夜最宜听虫鸣,我是赶上了。萤火虫也一闪一闪地出来,在我眼前飞舞,它是夜晚打着灯笼的精灵,常为夜行人照路。

夜越静,桂花越香,香得人不忍心睡去,好想守着月光到天明。

这时,父亲已在室内酣睡,发出轻微的呼噜声。我感恩这一切,坐在这秋天的门前,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