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内卷”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家庭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儿童期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也可能发生抑郁。《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显示,虽然中国儿童的生理健康水平在持续提升,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严重。
往往是在儿童期,抑郁已经悄然萌芽,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抑郁情绪愈发严重,当家庭、学校都不能提供有效帮助时,就很有可能演变为抑郁症,在关注不足的情况下,轻度抑郁症还容易演变为中重度抑郁症。
典型的表现是“三低”
典型的抑郁表现是“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具体到儿童身上,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躯体症状来看,抑郁常常伴随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也有食欲突然增加、体重增长很快的情况,这往往与抑郁引发的暴饮暴食有关。还有些孩子会出现非器质性的头痛头晕、肚子痛、胸闷等症状,甚至出现一些心因性的幻觉,比如,总是听见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
抑郁的其他表现还包括攻击行为,可能是对外攻击,比如对父母和学校规则的违抗,与同学之间的冲突;也可能是对自身的攻击,比如自伤、自残甚至有自杀企图。一些年幼的儿童可能会表现为退行和过度依恋,之前学会的技能突然不会了,行为出现不符合年龄的幼稚化,对妈妈或其他重要客体过度依赖等。
找找孩子抑郁的原因
儿童抑郁除了生物学遗传因素,主要原因还包括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学业压力三个方面。而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儿童能否应对后面两个问题的核心因素。
很多抑郁的儿童都来自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隔代养育的留守儿童,有的儿童虽在父母身边,但父母关系却很糟糕,家里充满了愤怒、攻击和冲突,孩子就会把产生问题的原因归咎于自身。还有一些自身存在情绪问题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把抑郁、悲伤、愤怒传递给了孩子。
有些看上去美满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强势的、严苛的。父母主宰了孩子的一切,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在门诊曾遇到过一个孩子,他在整个童年都没有看过动画片,父母只让他看纪录片;孩子不能听流行音乐,只能听古典音乐……在这种控制的“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经常会感到窒息而抑郁。“唯成绩论”“唯分数论”,让孩子体验不到真正被爱的感觉。
儿童主要的人际关系问题除了亲子关系,就是同伴关系。一个孩子缺乏爱的滋养,那么他在同伴关系中,往往会显得自卑、孤独,容易被边缘化,更严重的情况是可能被霸凌。这些都会进一步加深孩子的创伤,让他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有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包括儿童,都曾经历过一些重大的、使生活发生巨变的事件。孩子通常没有处理这些重大创伤的能力,于是心里便产生了阴影。
让孩子远离抑郁
一、照顾好自己
很多父母一切为了孩子,不顾自己的需要,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只会拼命付出。这样的父母容易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抱负强加给孩子,把辛苦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愤怒转移给孩子,由此也激发出孩子的内疚自责或反叛攻击。所以,父母要先学会照顾好自己,去拥有自己的快乐和人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清晰的边界能让孩子学会分离、独立和成长;另一方面,有自己生活的父母也会把这种生活哲学传递给孩子。
二、做好“容器”的角色
抑郁的孩子通常是拒绝沟通的,或者以攻击的方式表达情绪,这样做容易激起父母愤怒的情绪。父母需要理解孩子处在一个困难的时期,很多负面情绪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当孩子拒绝沟通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尊重孩子当下的需要,同时又打开沟通的渠道。如果孩子开始讲述自己的情绪,不要急着打断和说教。真诚倾听就好,静静地陪伴或简单地拥抱,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三、当保护者和支持者
对于被霸凌或者受到不公平对待而抑郁的孩子,父母要当孩子坚实的后盾,做孩子的保护者和支持者。除了从情感上理解和支持孩子,从现实层面也要为孩子讨回应有的公道。这对孩子以后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影响重大。除此之外,如果抑郁程度严重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同时帮助孩子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做好康复计划。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作者:湖北省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杨丽 周洋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