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卉
最早接触“陪跑”一词是在一篇关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报道中看到的。文章说他虽多年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但遗憾的是每一次都与诺奖擦肩而过,因此被媒体称为“永远的陪跑者”。随后我便一直把“陪跑”定为劳而无功的代名词。
对“陪跑”一词有所改观是在去年夏天。那时先生突然离世,独独留下我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我的心犹如被乱刀劈砍过一样支离破碎,身体和精神也开始逐渐萎靡。弟妹为了让我重新振作,每天晚上八点,都会准时推开我家的门,抽出我手中正在播放短视频的手机,把我从床上拽起来,训斥着让我必须和她出去跑步。虽然心中有万般的抵抗,可还是耐不住软磨硬泡,无奈只能拖着虚软的身体随着她一起出门。皓月当空,微风习习,还有汩汩的水声,似乎真的减轻了我心中的伤痛。弟妹在左我在右,每跑一步都像是把心上的腐肉剜去,虽疼,却也疼得痛快。就这样,弟妹陪我一步步跑出了人生的低谷。
如今,我还在坚持跑步,“陪跑”一词在我心中有了更多的含义。做一个“陪跑”的人,也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在工作上,脚踏三尺讲台,手握方寸粉笔,秉承着“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每当看到孩子们懒惰的时候,总是用“鞭笞的方法”要求他们。殊不知这一行为已对孩子们的性格起到了不良的影响。现在我决心做学生的“陪跑”人,陪着他们跑出学习枯燥的时刻,陪着他们超越原有的自我。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陪着他们茁壮地成长,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和难以预测的未来中,学会靠自己的双脚去闯世界。虽然初中时代,只是孩子们漫漫人生路的一个节点,可是在陪跑过程中,我们会获得一个亲密的关系,收获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陪跑”人的意义。
在家庭中,作为女儿、作为母亲,我更要陪着父母、陪着儿女,跑向下一个目标,尽量减少人生路上每一个重要节点的缺席。陪着母亲一起研究糖尿病人的饮食构架,一起调节血糖,不让她在控糖路上感到孤单;陪着父亲培养出对太极的兴趣,缓解他退休后无聊空虚的心态;陪着女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她在未来没有我的日子里能更好地前行;陪着儿子做各种游戏,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让他在缺憾中成长。不管怎样,我都要陪着家人奔跑在平安、健康、快乐的人生道路上。
我愿意做一个“陪跑”的人,也许有人会笑我永远没办法跑到自己的目的地,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样的“陪跑”人就是为别人做嫁衣,可我想说,每当我完成一个陪跑过程,我都会和跑步人一样获得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