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舞蹈培训伤了孩子

版次:A03  2023年11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不久,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启动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安全守护”专项行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依然存在师资不透明、训练场地不规范等问题,有的机构还以高难度训练作为卖点,“揠苗助长”式的培训方式带来重重隐患。

舞蹈学习成了“吃苦挑战”

“这是我们这里的优秀学员,学了两年就已经能做这么高难度的动作了。”上周,记者走进位于丰台区一家商场内的少儿中国舞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指着宣传册向记者推荐。宣传册上的小女孩不过六七岁的样子,只见她坐在地上,一手撑地,一手将一条腿掰过头顶。

“非常疼。”今年10岁的瑞瑞从小学习芭蕾舞,在她的印象里,老师从第一节课就和学生们介绍,芭蕾舞美丽的秘诀在于脚背——绷起足尖时,脚背会突起成一个拱形的弧,要足够“拱”才能令人惊艳。“一开始只能拱起一点,老师就用手掰住我的脚,坚持不了一会儿,脚就抽筋了。”随着难度一点点攀升,芭蕾舞对柔韧性的高要求也一点点显现出来。“不仅仅是脚,膝盖、腿、脖子的训练也都是‘泪’。”瑞瑞举例,为了学好大跳,老师经常让学生趴在地上,做青蛙腿或一字马的动作,将胯部与地面完全贴合才算合格,“一开始,老师会踩在我们的屁股上,一下一下往下压。”在众多学生眼里,舞蹈学习不知不觉变成了“吃苦挑战”。

各种不规范成为潜藏风险

老师们是否都如机构声称的那么“专业”呢?在朝阳区的一家街舞培训中心,当记者咨询教师的专业资质时,得到的答复是:“我们的老师都是舞龄10年以上的‘老将’……”而当记者想要查看教师资格证时,工作人员却表示“目前店里未掌握,不清楚如何查询”。而根据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相应类别的职业(专业)能力(具体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明确),或具有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

训练场地不规范、热身不充分等情况也屡见不鲜,成为潜藏风险。西城区陶然亭街道一小区成了篮球训练场。在正式训练前,教练会让学生们围着小区的花园慢跑几圈,进行热身运动。然而,记者发现,学生们脚下的隐患还真不少——慢跑的路线里,有花坛四周的低矮台阶、破裂凹陷的地砖、斜坡等,一不小心很容易被绊倒摔跤。在记者观察的约10分钟内,就有两名学生险些被凹凸的地砖绊倒,所幸都未受伤。五年级学生王梦梓介绍,他们的羽毛球训练课经常被分为两组开展。第一组的学生经常是到了羽毛球馆就直接开打,有的学生甚至连运动鞋都来不及换,穿着板鞋或皮鞋就上场了。

专家提醒:不宜过度训练

近日,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启动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安全守护”专项行动。针对舞蹈、体育等以身体训练为主、较易出现伤害风险的培训活动,三部门发出安全提醒:不要在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培训;不要过早对孩子进行过强柔韧训练;不要过度对脊椎和腰部做外力挤压;不要做过高难度系数的训练。

专家提醒,在儿童身体发育早期,其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宜过强、过度的训练,否则容易导致永久性损伤。此外,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是否参加培训或选择哪种培训项目;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注意查看机构办学许可和营业执照是否齐全,师资队伍和课程教学是否规范,场地设施是否安全合格等,务必选择正规机构。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牛伟坤